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五節 痄腮第 5 頁
2.毒竄睪腹
證候:病至后期,腮部腫脹漸消,一側或兩側睪丸腫脹疼痛,或伴少腹疼痛,痛甚者拒按,舌紅,苔黃,脈數。
分析:邪毒不清,內竄厥陰。足厥陰肝經循少腹絡陰器,與足少陰膽經互為表里,病程后期足少陽膽經壅結之邪毒漸消,余邪流毒內竄至足厥陰肝經,蘊結于陰器,故見睪丸腫脹疼痛;流滯于少腹部,故有少腹疼痛;舌紅,苔黃,脈數,為邪毒未散之象。
治法:清肝瀉火,活血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藥:龍膽草、山梔清瀉肝膽之火;黃芩、黃連清熱解毒;配以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膽;延胡索、荔枝核理氣散結止痛;桃仁活血消腫。
睪丸腫大明顯者,加青皮、烏藥、莪術理氣消腫;少腹痛甚,伴腹脹、便秘者,加大黃、枳殼、木香理氣通腑。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小柴胡沖劑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邪犯少陽證。
2.清開靈沖劑每次1包,1日2—3次。用于熱毒壅盛及邪陷心肝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