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生兒病證 第四節 臍部疾患(臍濕、臍瘡、臍血、臍突)第 3 頁
三、臍血
證候:斷臍后,臍部有血滲出,經久不止,或見發熱、面赤唇焦、舌紅口干,甚則吐衄、便血、肌膚紫斑。或見精神萎靡、手足欠溫、舌淡苔薄、指紋淡。
分析:斷臍后,如臍帶結扎過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時出血加重,靜止時稍止。如胎熱內蘊,逼血妄行,血循臍帶創U外溢,可見臍血鮮紅滲泄。脾虛氣不攝血,可見臍血色淡,緩滲不止。
治法:胎熱內甚者清熱涼血止血,氣不攝血者益氣攝血,結扎松脫者重新結扎臍帶。
方藥:胎熱內盛者用茜根散。常用藥:水牛角、生地、丹皮清熱涼血,赤芍;紫草、仙鶴草活血止血。
氣不攝血者用歸脾湯。常用藥:黨參、黃芪、白術、甘草、山藥、大棗、當歸、血余炭、藕節炭。
尿血加大薊、小薊;便血加槐花、地榆;形寒肢冷加炮姜炭。
四、臍突
證候:臍部呈半球狀或囊狀突起,虛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腫物可推回腹內,啼哭叫鬧時,又可重復突出。臍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無明顯改變,亦無其他癥狀表現。
分析:腹壁肌肉嫩薄松弛,臍孑L未全閉合,留有臍環,啼哭叫鬧,壓力過高,致小腸脂膜突人臍中,故臍部光浮脹突。.
治法:壓臍法外治。
先將突出臍部的小腸脂膜推回腹內,再以紗布棉花包裹光滑質硬的薄片,厚墊臍部,外用紗布扎緊。
若脂膜突出過大,或不能回納,并見哭鬧不安,或年齡已逾2歲仍未見痊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