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生兒病證 第三節 硬腫癥第 2 頁
[臨床診斷]
1.病史處于寒冷季節,環境溫度過低或有保暖不當史;嚴重感染史;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窒息、產傷等所致的攝入不足或能量供給低下。
2.臨床表現早期哺乳差,哭聲低,反應低下,病情加重后體溫<35’E,嚴重者<30’E,腋溫—肛溫差由正值變為負值,感染或夏季發病者不出現低體溫。硬腫為對稱性,依次為雙下肢、臀、面頰、兩上肢、背、腹、胸部等,嚴重時肢體僵硬,不能活動。多臟器功能損害。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可分為輕癥和重癥,主要從患兒體溫、硬腫部位、硬腫面積來區別。若一般反應尚可,體溫正常或不升,硬腫以下肢、面頰為主,硬腫面積<50%者為輕癥;反應較差、體溫不升、硬腫涉及四肢、臀部、面頰及全身,面積>50%者為重癥,輕癥多屬寒凝血瘀證,重癥多屬陽氣虛衰證。重癥死亡率較高。
本病臨床尚須辨別虛、寒、瘀孰輕孰重,患兒全身冰冷、僵臥少動、反應極差的重癥多屬虛;反應尚可,全身欠溫,四肢發涼,肌膚硬腫的輕癥多屬寒,兩種證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瘀。
二、治療原則
硬腫癥的治療原則是益氣溫和,活血化瘀,其中陽虛者溫補脾腎,寒甚者散寒通陽,血瘀者行氣活血。同時配合復溫、中藥外敷等法,可增強療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