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總論 第二章 中醫飲食營養學發展史第 7 頁
營養學進一步實踐時期 明清時期至民國
明、清時期,對營養學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有關飲食保健的著作大量涌現。如《食物本草》、《隨息居飲食譜》、《飲食須知》等,從不同角度對食物的性能、功用、主治、膳食結構等作了有實用價值的闡述。另外,如《救荒本草》等救荒和野菜類著作,擴大了食物的來源,這是營養學上的一大貢獻。
《本草綱目》
明代李時珍的偉大著作《本草綱目》共載藥1892種,增加新藥347種,其中不少是食物。有許多藥是要經過生物變化才能制成的,如酥、乳腐等,大大豐富了食治的食品。他認為“蓋水為萬物之源,土為萬物之母,飲資于土,……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說明人的健康長壽,必須注意飲食營養。書中記載有多種飲食物:食用水、谷類、菜類、魚類、果品類、獸類等,還有藥粥、健身酒類等,內容極其廣泛,不勝枚舉。
《隨息居飲食譜》
清代王士雄(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成書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書的前序中謂:“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頤生無玄妙,節其飲食而已。食而不知其味,已為素餐,若飽食無數,則近于禽獸!睆娬{了食養、調節飲食對生命的重要性。本書共載食物等340味,論述其性味、主治、烹制甚詳,是食療著作中頗有影響的一本著作。
《老老恒言》
《老老恒言》為清代曹庭棟所撰,共五卷。前四卷為老年人日常起居寢食養生方法,在參考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養生實踐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五卷論述粥,并系統將粥分為上中下三品。在老年養生中重視保護脾胃的功能,認為“少食以安脾”,“粥食應養脾”,“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一口化,細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人惟借火化,磨運易即輸精多!睍杏涊d粥譜100余種,從擇米、擇水、火候到食候等都有論述,如蓮肉粥、藕粥、胡桃粥、杏仁粥等,均可供老年人食養或食療選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