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第四節 臁瘡第 4 頁
二、外治法
(一)敷藥療法瘡面膿液腐肉較多時,宜用紅油膏,或九一丹油膏外敷;若瘡面膿水已盡,新肉難生時,宜用生肌白玉膏或象皮生肌散油紗條外敷,若瘡周有濕瘡者,瘡周可外敷青黛膏。每日換藥一次。
(二)浸洗療法局部紅腫,滲液較多時,宜先用馬齒莧60s,黃柏30g,敗醬草30g,公英30g,煎水外洗濕敷,再用其他療法。
(三)縛扎療法用藥同上,每次換藥后再用寬彈力繃帶纏縛整個小腿。
(四)膠布粘貼法將膠布剪成寬為2cm、長為超過潰瘍直徑兩邊各3cm之的膠布若干條。先用等滲鹽水清洗患部,膠布粘貼從潰瘍上3cm開始,第二條膠布寬度的一半貼在第一條膠布上,另一半貼在瘡面上,如疊瓦狀將瘡面封住,直至超過瘡面下緣2cm為止。注意,包扎時須將瘡面邊緣稍用力向中間固定,瘡面滲出少時每3—5天更換貼一次,瘡面滲出較多時1一2天更換一次。對伴有濕瘡和對膠布過敏者不宜使用本法。使用本法時,須至瘡面完全愈合后方能停止,否則瘡面又會擴大。
[其他療法]
下肢靜脈曲張者,可行下肢靜脈高位結扎加分段剝離術。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