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二十四節 紅蝴蝶瘡第 8 頁
[預防與調攝]
1.避免日光曝曬,夏日應特別重視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外出時應戴遮陽帽或撐遮陽傘,也可外搽避光藥物。
2.避免感冒、受涼,嚴冬季節對暴露部位應適當予以保護,如戴手套、穿厚襪及戴口罩等。
3.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對易于誘發本病的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磺胺及避孕藥等應避免使用,皮損處忌涂有刺激性的外用藥。
4.忌食酒類等刺激性食品;有水腫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取;注意加強飲食營養,多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5.注意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避免勞累,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
[治療進展]
1.雷公藤雷公藤為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又名斷腸草,藥用部分為根、莖、葉、花。主要成分有生物堿,二萜內酯、三萜內酯、甙類、糖類、有機酸、揮發油等。性涼,味苦。辛;有大毒,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解毒殺蟲。藥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腫瘤、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流的阻抗、抗凝、解熱鎮痛等作用。有關雷公藤治療本病的臨床研究報道頻多,如秦萬章使用雷公藤治療本病103例,有效率為91.2%;李志銘用雷公藤提取物T甲片治療本病12例,緩解4例,有效7例,無效1例。上海、云南用雷公藤治療本病的總有效率為70%一91。2%。輕型可單用雷公藤,重型合用激素,可使關節疼痛、發熱,乏力等改善,皮損消退,受損的肝、腎等內臟功能好轉,可使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及粘蛋白下降,紅斑狼瘡細胞轉陰,抗核抗體滴度下降或轉陰,補體升高,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功能好轉。雷公藤為劇毒藥物,文獻記載一日誤用去皮根30g,每次服用15g,即有中毒的可能;若用其嫩芽,一次口服7個即可致死。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禁忌癥,控制用量。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主要有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食管下部燒灼感等,月經紊亂,皮膚粘膜反應,影響造血系統,對心、肝,腎功能的影響及蓄積作用等,這些毒副作用多發生于給藥早期或用量過大時,一旦發現中毒,可采取洗胃、催吐、導瀉,以盡量減少毒物的吸收;同時,予以飲濃茶或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輸液,糾酸,對癥支持療法等,并用甘草汁或綠豆甘草湯內服以解毒。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