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七節 疥瘡
疥瘡是由疥蟲寄生在人體皮膚所引起的一種接觸傳染性皮膚病。《諸病源候論》云:“疥者,……多生于足,乃至遍體。……干疥者,但癢,搔之皮起干痂。濕疥者,小瘡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瘸蟲。。以皮膚皺褶處隧道、丘疹、水皰、結節,夜間劇癢,可找到疥蟲為臨床特征。本病由接觸傳染所致。其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集體發病。
[病因病機]
多因濕熱內蘊,蟲毒侵襲,郁于皮膚所致。
西醫認為:發病多因與疥瘡病人密切接觸而直接傳染,但也可通過接觸病人使用過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為未經消毒的衣服、床被)而間接傳染。
疥蟲生活在皮膚上,受精雌蟲鉆人皮膚的角質層內,邊鉆行邊排卵、故在表皮上出現特征性皮損——隧道,受精雌蟲每天排卵2—3個,可達2個月之久,最后死在隧道的盡端。
蟲卵孵化為幼蟲后,爬到皮膚表面,藏到毛囊口內,吸取毛囊附近的分泌物,經過7—20天蛻皮數次而變為成蟲。疥蟲離開了人體后尚能生存2—3天,因而傳染性很強。
[診斷]
本病好發于皮膚細嫩、皺褶部位,常從手指縫開始,1—2周內可廣泛傳布至上肢屈側、肘窩、腋窩前、乳房下、下腹部、臀溝、外生殖器、大腿內上側等處,偶爾侵犯其他部位,但不侵犯頭部及面部,但嬰幼兒例外。
皮損主要為紅色丘疹、丘皰疹、小水皰、隧道、結節。結節常見于陰莖、陰囊、少腹等處,水皰常見于指縫,隧道為疥瘡的特異性皮損,長約0.5en,微微隆起,稍彎曲呈淡灰色或皮色,在隧道末端有個針頭大的灰白色或微紅的小點,為疥蟲隱藏的地方。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