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十二節 流痰
流痰是發生在骨與關節間的慢性化膿性疾病。因其成膿后,可在病變附近或較遠的空隙處形成膿腫,破潰后膿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外科醫案匯編》云:“痰凝于肌肉、筋骨、骨空之處,無形可征,有血肉可以成膿,即為流痰。”本病的特點是好發于骨與關節,病程進展緩慢,初起不紅不熱,化膿亦遲,膿水清稀,并夾有敗絮樣物質,潰后不易收口,易形成竇道,常可損筋傷骨而致殘廢,甚至危及生命。因本病發病部位不同,尚有許多不同名稱。如發生于脊背的,叫龜背痰;發生在腰椎兩旁的,叫腎俞虛痰;發生在環跳部的,叫附骨痰;發生在膝部的,叫鶴膝痰;發生在足踝部的,叫穿拐痰;發生在手指骨節的,叫蜣螂蛀等。名稱雖異,但其病因、證候和治法及預后基本一致,故統稱為流痰。本病相當于西醫的骨與關節結核。
[病因病機]
多因先天不足,腎氣不充,骨骼柔嫩,或外來損傷,致氣血失和,風寒痰濁凝聚留于筋骨而發病。成人多因勞倦內傷,腎精虧損,骨骼空虛,正不勝邪,風寒痰濁乘虛而入,侵襲經隧骨髓而成。總之,本病的形成,先天不足,腎虧骼空,是病之本;痰濁凝聚,風寒侵襲,或有所損傷,是病之標。本病在發展過程中,其始為寒,其久為熱;當其化膿之時,寒化為熱,肉腐成膿;后期則陰虛火旺,虛火灼津;又由于膿水淋漓不斷,常出現氣血兩虛的證候。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