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十一節 瘰疬第 2 頁
[鑒別診斷]
一、譽核多由頭面、口腔等處的瘡癤或破損感染而引起;一般為單個結塊腫大;好發于頜下、頸部、頦下;發病迅速,壓之疼痛,很少化膿。
二、失榮多見于中、老年人;有口腔、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可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腫塊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移;潰破之后如石榴樣,血水淋漓;常伴頭痛、鼻衄。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氣滯痰凝結塊腫大如豆粒,一個或數個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無明顯全身癥狀;苔膩,脈弦滑。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氣不舒,脾失健運,痰熱內生,隨經絡循至頸部,痰凝氣結而成結塊;病在初期,尚未化熱,故皮色不變,不熱不痛;苔膩、脈弦滑為氣滯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養血,健脾化痰。
方藥:逍遙散合二陳湯加減。
(二)陰虛火旺結塊逐漸增大,皮膚粘連,皮色暗紅;全身見潮熱、盜汗、咳嗽或痰中帶血絲,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肺腎陰虛,陰虛火旺,灼津為痰,痰與虛火互結而成結塊;陰虛火旺,則潮熱;虛熱迫津外泄,則盜汗;虛火傷肺絡,故咳嗽,痰中帶血絲;虛火內擾心神,則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