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診法第 28 頁
(二)逆證
1.初起
形如黍米,瘡頂乎塌,根腳散漫,不痛不熱。
2.巳成
瘡頂軟陷,腫硬紫暗,不膿不腐。
3.潰后
皮爛肉堅無膿,時流血水,腫痛不減。
4.收口
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色敗臭穢,瘡口經久難斂,瘡面不知痛癢。
惡證與逆證,是人體感受病邪后,由于正氣虛衰,氣血不充,在邪正相爭過程中,正不勝邪,而以病邪占優勢地位,故發生瘡瘍后,其在初起時,由于正氣不足,不能令毒外出,故頂塌根散;已成之時,由于氣虛不能成其形,血虛不能華其色,正虛不能載毒外出,故瘡頂軟陷,腫硬紫暗,不膿不腐;潰后,因氣血不足,無以醞釀成膿,托毒外出,故肉堅無膿,腫痛不減;收口之際,因氣血大衰,脾土敗壞,無以助長新肉,故見種種逆證。如毒邪擴散,內侵臟腑,則惡證頻現,預后不佳。
臨床上應注意,即使見到預后良好的善證、顧證,也不能疏忽,應時刻預防轉成預后不良的惡證、逆證;若見到惡證、逆證,也不可驚惶,應及時進行救治,如治療得當,也能轉為善證、顧證。
<<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