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醫偽科學論”
□ 王振瑞 李經緯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在“中醫超科學論”者對面的另一極地上,聚集著一群“中醫偽科學論”者。他們的聲音,在中國大地上縈繞百年,少有歇止,最近又一次奏出了強勁的旋律。
成為這支強勁旋律聲源的“偽科學論”者,是自稱已經從事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研究25年的大學教授張功耀先生。在這篇“歷史文獻”中,張功耀先生得出了中華醫學起源晚、巫醫分立時間難以確定、《傷寒論》之后沒有進步和求實的探索、內容不如希臘醫學豐富等結論,進而指出:希臘醫學的歷次革命,“居然沒有觸動中國傳統醫學的任何方面。因此,從文化進步的角度看,我們有理由告別中醫中藥。”
這一涉及中外醫學歷史的論述,顯然不是對醫學史認真研究的結論。因為中醫學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在晉唐以后都有十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盡管中醫學不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醫學文明,但經過中國先賢的臨床積累和理論創造,到約當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明代,不可能如其所言:“希臘醫學比中華醫學的內容更豐富”。更重要的是,依據什么歷史規律,可以要求中國傳統醫學必須隨著希臘醫學經歷的革命而發生改變呢?中醫學在外來醫學的沖擊面前表現出的穩定性,標志著本身的成熟性和一定的優越性,按照常人的思維規律,絕不應該成為被人“告別”的理由。
“衡量一種理論是否屬于科學,最簡單的判定方式就是看它是否建立了明晰而可靠的原理關系或因果關系。中醫之所以不屬于科學醫學,就在于它的經驗判斷和理論陳述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張先生要表達的是:中醫的經驗判斷,沒有反映客觀的因果關系;中醫的理論陳述,沒有概括出“明晰可靠的原理”,所以中醫不是科學醫學。
其實,中醫學的經驗判斷所反映的病因與疾病、治療與療效、養生與健康之間許多真實的因果關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如傷寒發熱、麻黃平喘等等;中醫學的理論陳述所概括的許多自然原理,是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如“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等等。當然,絕不能認為,也不能苛求中醫學所有的經驗判斷都反映了真實的因果關系;絕不能認為,也不能苛求中醫學的所有理論陳述都明晰可靠地概括了自然原理。科學史不是真理的一覽表!所有“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及總括和貫穿于三大領域的哲學和數學,都是真理和謬誤交織而成的知識網絡。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逐步擴展真理、糾正謬誤,正是科學不斷進步的標志。如果把張先生所說的“明晰可靠”絕對化,并以之作為是否屬于科學的“最簡單的判斷方式”,那么,包括科學哲學家們用哲學理論研究的實證自然科學在內,世界上沒有任何知識體系可以稱作科學。
張功耀先生認為,中醫中藥缺乏經驗基礎和邏輯基礎。三陰三陽在經驗世界是不存在的;藥物的四氣五味,“不能在經驗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
三陰三陽說,是引入醫學領域的哲學,是陰陽學說在陰陽定量方面的一種發展,這類高度抽象的概念,表面上看只存在于理性思維領域,遠離經驗世界,可是實際上具有經驗的還原性。四氣五味的概念最初都是可以直接感覺的經驗,后來作為藥物性質和作用的分類范疇,獲得了一定的抽象性,如藥味的“苦”,就不再局限于“嘗之口苦”的經驗特性了。
醫療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活動,面對托付健康生命于自己的患者,盡量做些醫理解釋應當是醫生的責任和義務。張先生難以容忍的是:“中醫生所接觸的疾病不管是已經認識的還是尚未認識的,中醫生都要煞有介事地‘辨證’和‘施治’。不僅如此,中醫生還往往要為自己的施治行為做些莫名其妙的醫理解釋。”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重要特點之一,中醫師就自己的思維過程,對患者作些通俗易懂的解釋,難道不正是應該或必需的嗎?“裝腔作勢”或“莫名其妙”,那只是業外人士容易產生的一種感覺,如果面對著外行,研究科學哲學的教授講一通“相對論革命”,或者知名的院士講一通粒子物理理論,不知有多少人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呢。
在這篇“歷史文獻”的末尾,張先生拾魯迅“成對蟋蟀”之類的牙慧,毋庸諱言,這種說法決不是無中生有,就連前面所舉事例,張先生在自己家中或許就有親見的機會。但是,個別不能代表一般,事實未必就是現實,不要說研究哲學的教授,就連一般的學者,都應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