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應有硬指標
孟長海 河南中醫學院
有報道稱,安徽省中醫院與該院各臨床科室主任簽訂了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規定每個科室每年必須提交12篇以上科普文章,并且在媒體至少“露臉”5次。這個報道,筆者看后十分欣慰。
近些年來,很多學者和專家針對科普工作提出了不少觀點,其根本認識在于要提高中醫藥科普文章或著作在工作認定或者職稱晉升中的地位,給予中醫科普工作者肯定。
這樣的觀點很好,因為中醫藥的發展不僅僅是依賴于中醫藥的專業化、學術化,更依賴于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化。作為一種古老的醫學模式,其本身就與現代的文化模式和群眾的接受力有一定的距離,影響到了中醫藥的大眾化普及。
所以,對于中醫藥的發展,也必須培養這樣的一批專家,就是把中醫的經典語言、傳統語言和艱澀的醫學知識通過科學的、簡易的手段和渠道傳遞給群眾。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醫,知道中醫的思想是什么、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段有哪些;哪些是中醫的思想,哪些不是中醫或者盜用中醫的東西。
而要讓百姓知道這些,指望醫院或者專業的教授去講解是不現實的,必須通過一定的中醫藥科普雜志或者報刊進行介紹,廣而告之。這就必須有一支很好的隊伍,既通曉中醫知識又善于寫作的科普作家隊伍。
多年來,有很多有志于中醫藥科學普及的學者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在中醫藥科普隊伍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