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現代化不能放棄傳統智慧第 3 頁
擁有中醫智慧
是現代中醫前進的力量
從哲學層面看,中醫學比現代醫學更具有“智慧”色彩,它是由知識、能力、經驗綜合升華而成的人體生命科學,它超乎“純知識”、“純技術”的層面。
我們看到,當現代醫學為一種從未見過的疾病而束手無策時,博大精深的中醫則可以用“辨證論治”為武器,以“平衡和諧”的理念從容不迫地對其處理。如將艾滋病、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納入辨證論治的范圍,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相比較而言,現代醫學對這些新出現疾病的有效處理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現實的臨床實踐活動中,中醫臨床醫生常常接手一些西醫療效不佳或束手無策的病人,且能取得較好療效,也能從一個側面說明這個問題。
由此可見,中醫的“智慧性”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具有一定的臨床優勢和迎接任何疾病挑戰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證明:就科學的創造發展之原動力而言,人們的智慧要比單純擁有知識更為有用,諸多創新型人才所創建的理論或許不太完備,或者其創新的東西論證不那么有力,或者其細微之處也不那么清晰,但都善于抓住根本和要點,撇開干擾的、多余的、不必要的部分,提出新問題、新觀點,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李東垣的“脾胃論”,劉完素的“火熱論”,張子和的“攻邪論”,朱丹溪的“滋陰論”,王清任的“氣血論”等。
從古到今,熟讀醫籍、學富五車的人很多,但能突破舊說、創立新說的人卻如鳳毛麟角。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曾說過:“一個好學生不在于具有優秀的成績,而在于具有良好的思維形式”。同理,一個好的中醫,一定是才識優于學問、悟性超過記性的人,其思維能力、智慧形式較之一般的中醫或西醫更加接近現代醫學人才必須的素質。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