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現象”應引起中醫人警醒第 2 頁
一輩子沒學懂中醫理論
“王教授”是個有心人,一進中醫的校門,就愛問“為什么”。這是一個好習慣,也是很多求學者走過的道路。但是,他評價中醫理論的標準,是西醫的解剖實證。這就像一個足球愛好者,來學習籃球技術,但他不接受籃球的規則,腦子里總是用足球標準問“為什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不順眼。這樣的人學習籃球,肯定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籃球運動員。
學習中醫也是一樣,如果腦子里總是裝著西醫的解剖,經常用細胞、細菌、化學分析、物理定量來學習中醫,就好像用顯微鏡看天象,一輩子入不了中醫的門。
中醫是一座座高山,而且由很多山峰所組成,不進行艱苦攀登,就無法領略各個山峰的美麗風光。《內經》的智慧,《傷寒論》的規則,金元四大家的高論,溫病四大家的創新,都在各自的山峰上爭奇斗艷,令人留連忘返。
而“王教授”始終在山腳下轉悠,聽回來的人說說故事,聽說某某劃傷了,某某遇上了雷電,某某遭遇了洪水,他認為各個山峰都是險峰,時刻會吞噬人的生命。于是他一輩子沒有上過山。所以,不懂中醫理論的真諦,只不過在工作時跟著西醫大夫學習了一些“現代醫學知識”。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