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腰痛當從脾治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婦人之病,經、帶、胎、產雜病是也,善治者調其沖任督帶。腰痛一癥,婦科常見,或因帶脈不舒,或因水濕困聚,多使腰臍之氣不利,故腰痛頻作,醫家尤在涇云:“其治法不在溫腎散寒,而在墺土以勝水,使其腰臍之濕去,則腰痛自除。”《金匱要略》創“甘姜苓術湯”,暖脾而利濕,方中白術最能利濕,腰臍利則水濕之氣不留于腎宮。《傅青主女科》治婦人病創“寬帶湯”、“升帶湯”等方,均有舒帶脈、利腰臍,去濕之功。而治療婦人帶下、不孕等癥,其癥又多兼腰痛之癥,方內均重用白術健脾祛濕以利腰臍之氣,臨癥應用常獲顯效。
筆者臨證,每見婦人腰痛帶下不止,或腰酸肢重,少腹墜脹者,均以健脾祛濕為治,常用六君子湯、完帶湯、參苓白術散加減而收效。近治一患者,女,27歲,帶下甚多,腰痛乏力,伴少腹腰部冷痛,舌淡,苔白,脈沉,前醫治以溫補腎陽,用右歸丸加減服10數劑,無效,筆者認為此乃脾虛濕盛,濕邪下注,浸于腰府帶脈之間。腰府為寒濕所困,帶脈失約,故而帶下量多,腰痛重墜。治當以健脾土,散寒濕。立方以甘姜苓術湯加味,處方:焦白術30克,云苓30克,炒薏仁30克,干姜12克,甘草10克,炒山藥24克,車前子15克。3劑,水煎服。患者服藥后,帶下止,腰腹墜痛皆除,病告愈。
腰為腎府,腰痛多治以腎,或補腎陽,或滋腎陰,殊不知因脾虛濕盛而致腰痛者多也,而婦科病尤甚。《金匱要略》有腎著癥,而創甘姜苓術湯。《石室秘錄》也云:“患腰痛者,人以為腎之病也,不知非腎乃脾濕之故。”因脾氣虛,中陽不振,以致水濕不運,侵于腰府,濕邪困而陽氣不化,故病人自覺腰痛重墜,如帶五千錢。婦人帶下腰痛者,更多屬脾虛濕盛,臨證如不詳辨,以補腎為治,多難以收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