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分型辨治念珠菌病
中醫分型辨治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球菌屬,特別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該真菌可以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陰道胃腸道和皮膚上,當人體抵抗力降低,特別是應用廣譜抗生素,或長期應用皮質激素,或免疫制劑時,該菌種可侵入皮膚、粘膜、內臟,引起病理性損害。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心脾二經積熱內蘊,加之外感濕毒,凝聚于肌膚所致。筆者在臨床上分為三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滿意療效。
心脾積熱型 口腔黏膜白屑堆積,周圍鮮紅,或見念珠菌性尿道炎、肺炎、胃腸炎、食道炎,面紅唇赤,煩躁不安,大便溏泄或便秘,小便黃赤。舌質紅,苔白厚膩,脈滑或滑數。處方:生石膏30克,銀花、赤茯苓、赤芍、生地各12克,車前子、黃柏、黃芩、山梔各10克,生甘草、淡竹葉、黃連各6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克。
陰虛內熱型 病程較久,口腔黏膜白屑散在,體型消瘦,面白顴紅,五心煩躁,口干不渴,或低熱盜汗等。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處方:薏仁米20克,山藥、山茱萸、熟地各12克,銀柴胡、地膚子、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各10克,胡黃連6克。
心脾兩虛型 病程久,口腔內有散在白屑,念珠菌性尿道炎、陰道炎、食道炎、胃腸炎慢性遷延,面色白光白,氣短懶言,食欲不振,小便短澀,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質淡,苔白膩,脈細弱無力。處方:生黃芪20克,生地、黨參、薏仁米各15克,白術、茯苓各10克,木通、甘草、淡竹葉各6克。
以上各型處方,均每日1劑,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早、中、晚服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