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治帶下病
中醫論治帶下病
帶下病與月經病同為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帶下俱為濕證”為《傅青主女科》開篇之言,又指出“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中醫論治約有以下四法。
祛濕清熱
證見帶下黃濁臭穢,或赤白相兼,伴心煩易怒,夜寐夢多,胸脅脹滿,嘔惡少食,口苦口干,大便不夾,舌薄黃或黃膩,舌淡胖,脈弦數。用龍膽瀉肝湯、三仁湯加減,藥用龍膽草、炒梔子、柴胡、白芍、車前子、澤瀉、土茯苓、苡仁、杏仁、黃芩、黃柏、茯苓、滑石、當歸。
滋陰降火
證見帶下或多或少,色黃或陰道炮熱,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心悸失眠,大便不暢,小溲黃赤,腰背酸楚,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用二至丸、知柏地黃丸加減,藥用女貞子、旱蓮草、知母、黃柏、熟地、山藥、澤瀉、山藥、茯苓、山萸肉,赤芍、白芍。
升陽除濕
證見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無臭。伴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苔薄白或潤,脈細緩。用完帶湯加補骨脂、巴戟天、鹿角霜、防風、白芷。
溫腎健脾
證見帶下綿綿,質稀如水,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小便清長,腹脹少食,神疲乏力,舌淡脈沉遲。用附子理中丸加減,藥用黨參、炮附子、干姜、補骨脂、仙茅、白術、茯苓、肉桂、炙甘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