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急性心力衰竭
中醫辨證論治急性心力衰竭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 辨證分型 心悸 喘證 水腫 痰飲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臟病變引起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和(或)心臟負荷明顯增加,導致心排血量顯著、急劇地降低,組織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綜合征。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較常見,急性右心衰竭較少見,常見病因有風心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肺心病、心肌炎、先心病等。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心悸”、“喘證”、“水腫”、“痰飲”等范疇。
急性心力衰竭辨證分型
血瘀水阻:心悸氣短,活動后加重,下肢水腫,口唇青紫,脅下痞塊,舌紫暗,苔薄膩,脈沉澀或結代。
[治法] 化瘀利水。
[方藥] 血府逐瘀湯合五苓散。若瘀血較重,胸部疼痛加丹參、生蒲黃、五靈脂化瘀止痛。若兼氣虛,癥見心悸氣短,勞累后更甚,加人參、黃芪補益心氣。
陽氣虛脫:心悸喘促,不能平臥,甚則張口抬肩,煩躁不安,面色青灰,四肢厥冷,昏厥譫妄,舌質紫暗,脈沉細欲絕。
[治法] 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方藥] 參附湯。如手足厥冷,脈微欲絕,大汗不止,為陽脫重證,可加龍骨、牡蠣以重鎮潛斂以回陽救逆,加炙甘草補益心氣。
氣陰兩虛:心悸喘促,動則加重,甚則倚息不得臥,疲乏無力,頭暈,自汗盜汗,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口燥咽干,舌紅,脈細數。
[治法] 益氣養陰。
[方藥] 生脈散合炙甘草湯。若伴有心前區疼痛,舌有瘀斑,為瘀阻心脈,可加丹參、川芎、檀香、紅花活血化瘀。若夾飲邪,癥見咳吐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可加葶藶子瀉肺化飲。
水飲凌心:心悸氣短,咳嗽而喘,咳白痰或泡沫樣痰,尿少浮腫,舌質暗、苔白滑,脈滑數。
[治法] 利水化飲。
[方藥] 苓桂術甘湯加味。若喘促氣憋,倚息不得臥,咳痰咯血,為痰熱壅肺,可加葶藶大棗瀉肺湯瀉肺逐飲。痰多黏膩,胸悶氣逆,為濁痰壅塞,氣道不利,加皂莢丸以豁痰利氣。
中醫將急性心力衰竭分為四種證型:血瘀水阻 陽氣虛脫 氣陰兩虛 水飲凌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