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上消化道出血
中醫辨證論治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范圍。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和(或)黑糞,伴有急性周圍循環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應予高度重視。根據臨床表現,其屬中醫“嘔血”、“便血”范疇。本病來勢兇猛,病情急重,隨時可出現亡陰、亡陽之“脫證”,危及生命。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與飲食不節、情志內傷和勞倦過度有關。胃熱內盛,火傷胃絡,或憂思惱怒,肝火橫逆犯胃,灼傷胃絡而吐血,損傷腸絡而為便血。或稟賦不足,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而發生本病。另外嘔血、便血不止,氣隨血脫可致亡陰、亡陽之“脫證”。
上消化道出血辨證分型
肝火犯胃證: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脅脹痛,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泄肝清胃,降逆止血。
[方藥] 龍膽瀉肝湯加減。主要藥物: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通草、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杉影酌└、茜草、旱蓮草加強止血;吞酸者加烏賊骨、貝母。
脾不統血證: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溏,面色蒼白,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益氣健脾,養血止血。
[方藥] 歸脾湯加減。主要藥物:黃芪、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白及、仙鶴草、烏賊骨、阿膠。脾胃虛寒者加熟附片、炮姜,或改用柏葉湯;出血量多者,可加地榆炭、側柏葉、血余炭。
氣隨血脫證:吐血量大,大便溏黑甚則紫暗,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眩暈心悸,煩躁口干,神志恍惚,甚或昏迷。舌淡紅,脈細數無力或脈微細。
[治法] 益氣攝血,回陽固脫。
[方藥] 獨參湯或四味回陽飲加減。主要藥物:人參、制附子、炙甘草、炮姜。
胃中積熱證:吐血紫暗甚則鮮紅,;煊惺澄餁堅,大便黑如漆,口干喜冷飲,胃脘脹悶灼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方藥] 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主要藥物:大黃、當歸、白芍、大薊、小薊、側柏葉、白茅根、茜草、梔子、甘草。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熱傷胃陰,加麥門冬、石斛、天花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