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失瘖
失瘖有虛實之分。《景岳全書》曰:“喑啞之病當知虛實;實者其癥在標,因竅閉而瘖也,虛者其癥在本,因精氣內奪而瘖也。”《張氏醫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須以暴病得之,為邪郁氣逆,久病得之為津枯血槁……”
實證 實證多發生于青壯年,屬咽喉(聲帶)病變(喉癌、聲帶腫瘤、聲帶息肉等外科疾病不屬本文討論之病例),臨床分以下5型辨治。
風寒侵襲 癥見鼻塞流涕,微惡寒,喉中發癢,陣發性咳嗽而少痰。說話費力,聲音重著而嘶啞,但舌體活動自如。檢查咽峽和咽后壁無明顯改變,脈浮緊,舌苔薄白。治宜疏風散寒,宣肺止咳,藥用三拗湯加味。
風熱侵襲 癥見頭懵,發熱,微汗而惡風,干咳少痰,咽喉疼痛,聲音嘶啞,說話費力,但舌體活動自如。檢查:咽峽和咽后壁潮紅,脈浮數,苔薄白或稍帶黃色。治宜清熱宣肺潤燥。藥用桑杏湯加玄參、射干、麥冬、連翹、蟬蛻以清熱解毒而除風熱,利咽喉,消腫止疼。
瘀熱互結 癥見咽喉干疼,甚者說話或咽物均感疼痛,發出聲音嘶啞,但舌體活動自如。檢查:咽峽喉頭等均有充血,脈微數,舌質紅。多由高聲呼叫或高聲歌唱,損傷肺系(聲帶)所致,治宜活瘀清熱涼血,藥用自擬活瘀清咽方:當歸、赤芍、生地、玄參、麥冬、射干、梔子、銀花、連翹、桔梗、黃芩、木蝴蝶、甘草。
胃腸燥熱 癥見舌體活動自如,但咽干煩渴而疼,聲音嘶啞,或大便秘結。檢查:咽峽、喉頭等部位均有輕度充血,脈微數,舌質紅,苔微黃。多由胃腸素有燥熱或過食辛辣,頻頻吸煙及飲酒等致辛辣之熱助火上焰而致。治宜清熱潤燥,通腑瀉熱。藥用三黃石膏湯加玄參、射干。
郁怒傷肝 癥見胸悶脅疼,心煩易怒,自覺喉中有異物感,咽干欲飲水,聲音嘶啞,舌體活動自如,或腹滿便秘。檢查:咽峽無異常,脈弦數,舌質紅。乃郁怒傷肝,肝郁而化火,肝火妄動,上擾于咽喉所致。治宜疏肝解郁,通腑瀉熱,藥用逍遙散加青皮,醋制香附子、枳殼、大黃、芒硝。
虛證 虛證失瘖臨床多表現為形體消瘦,神志尚清,舌體活動自如,說話發音氣息低微。舌質淡,舌面光滑無苔(鏡面舌)觸之無津,脈沉細無力。甚者氣虛血瘀,個別患者的舌體不同部位,有大小不等的點片狀瘀斑。治宜補肺脾腎之精氣,藥用人參養榮湯,或歸脾湯加百合、龜鹿二仙膠等。如舌有點片狀瘀斑者加丹參、田三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