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復發作性或持續性炎癥病變,使胰腺腺泡組織逐漸為纖維組織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嚴重破壞的一種消化系統疑難疾病。病人多有反復發作的上腹痛,疼痛劇烈時常伴有惡心嘔吐,吃油膩食物后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瀉,并常因飲食減少而致體重逐漸下降。本病屬中醫“腹痛”、“脅痛”、“胃脘痛”等范疇。近年來,筆者以清胰湯(藥用柴胡、白芍、生大黃、黃芩、胡黃連、木香、延胡索、芒硝)為基礎方,根據中醫辨證的不同,加用不同的方藥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簡介如下:
腸胃積熱型:癥見腹部脹痛而拒按,惡心嘔吐,口干口苦,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治宜化濕清熱,通里攻下。
方用清胰湯合大承氣湯加減,藥用柴胡、枳殼、黃芩、黃連、白芍、木香、銀花、元胡、生大黃(后下)、芒硝(沖服)等。
肝膽濕熱型:癥見兩脅疼痛,厭食油膩,發熱不退,惡心嘔吐,身重倦怠,或鞏膜皮膚黃染,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疏肝泄膽、清熱利濕。
方用清胰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用龍膽草、茵陳、生山梔、柴胡、黃芩、胡黃連、白芍、木香、生大黃(后下)、金錢草、薏苡仁、蒼術、焦三仙等。
脾虛食滯型:癥見脘悶納呆,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泄瀉,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膩,脈濡弱。
治宜健脾化積,調暢氣機。方用清胰湯合枳實化滯丸加減,藥用焦白術、焦三仙、茯苓、枳實、金銀花、黃芩、柴胡、澤瀉、陳皮、薏苡仁、木香等。
瘀血內結型:癥見脘腹疼痛加劇,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脅下痞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
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清胰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藥用柴胡、生大黃(后下)、黃芩、五靈脂、當歸、川芎、桃仁(研泥)、牡丹皮、赤芍、烏藥、元胡、炙甘草、香附、紅花、枳殼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