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是以皮膚紫癜、出血性胃腸炎、關節炎及腎損害為特征的綜合征。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損害稱為紫癜性腎炎。
本病是機體對某些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的全身廣泛性小血管炎。其致病原因可能與感染、食物或藥物過敏、蟲咬、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腎損害是由于血循環中可溶性免疫復合物在腎臟內沉積所引起的,屬于免疫復合物性腎炎,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病,年齡越大,腎臟受累越常見,腎炎病變也越重。
識病機 明證候
紫癜性腎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先天稟賦不足,復感外邪而發病。機體先天氣陰兩虛,營血又有伏熱,外又復感風熱、濕熱之邪,從而兩熱相搏、血熱熾盛,灼傷肌膚絡脈,血溢肌表發為紫癜。《證治匯補》說::“熱則傷血,血熱不散,里實表虛,出于肌膚而發斑。”或因食異物秉體不受,或因蟲咬,或因誤用辛散之品,以致表虛里實,熱毒乘虛而入,外溢肌膚而發紫癜;熱毒內擾胃腸,阻遏氣機,損傷腸絡則腹痛、便血;熱毒深入下焦,灼傷腎絡,血滲尿中則見尿血;熱傷腎關,腎失封藏,精微下泄則產生蛋白尿;熱毒內蘊,久留不去,日久精血流失過度,氣虛血滯脈絡痹阻,轉為脾腎虧虛,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腎虛不能化氣行水,導致水濕停聚,泛溢肌膚而發水腫。
若久病失養,誤治可致脾腎陽氣衰微,中焦升降失司,下焦開闔無權,弱毒內聚,濁陰上逆,以至出現尿少、尿閉、水腫、惡心嘔吐重證,甚至濁毒入血犯腦,而發神昏、譫語等危候。正如《證治匯補》所說:“既關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間徒增嘔吐,此因濁邪壅塞三焦,正氣不得升降,所以關應下而小便閉,格應上而嘔吐,陰陽閉絕,一日即死,最為危候。”
紫癜性腎炎的腎外癥狀表現為:①出血性和對稱性分布皮疹。皮疹初起時為紅色斑點狀,壓之可消失,以后逐漸變為紫紅色出血性皮疹,稍隆起于皮表,常對稱分布。②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痛,多為輕度疼痛,部分病例可有關節腫脹和活動受限。常見受累的關節為膝、踝和手。癥狀多于數日內消失,不遺留關節變形,但在活動期可復發。③腹痛,以臍周及下腹為主,多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惡心、嘔吐及血尿,偶見吐血、便血。④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偶見咯血、高血壓腦病或紫癜性病變所致的抽搐、癱瘓、昏迷等。腎臟癥狀表現為水腫、血尿、蛋白尿、腎性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
由于本病腎組織學改變不一,所以臨床表現輕重懸殊,可分為5型:①輕型,無癥狀性血尿、蛋白尿,無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病理上多屬微小病變或局灶性、節段性改變,預后良好。②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腫及高血壓為特征。病理變化多屬于局灶性、增殖性腎炎或彌漫增殖性腎炎,預后良好。③慢性腎炎綜合征,表現為起病緩慢,皮損消退后腎炎持續存在,常伴有腎功能減退。此型常見于成年人,病理變化呈彌漫增殖性腎炎,常伴有不同程度新月體形成,預后較差。④腎病綜合征,具有典型腎病綜合征臨床表現,多伴有腎功能減退,病理變化呈彌漫增殖性腎炎,常伴有不同程度新月體形成,預后差。⑤急進性腎炎,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明顯,病變急劇變化,常在短期內死于腎功能衰竭。病理學檢查50%以上腎小球可有新月體形成。此型雖少見,但預后嚴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