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談養生:硬皮病的防治
硬皮病是一種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并累及心、肺、腎、消化道等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病,可分為局限性和系統性兩類。前者指病變局限于皮膚,后者指皮膚硬化兼有內臟病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情緩慢進展,故又稱之為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各種年齡均可發病,但以20-50歲為發病高峰,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3-4倍。硬皮病早期最常見的癥狀為疲倦乏力,體重減輕,面部或雙手浮腫,伴關節酸痛,少數病人可有低熱,繼之皮膚增厚硬如皮革,呈蠟樣光澤,后期皮膚萎縮,皮紋消失,干燥,光滑而細薄,毛發脫落,常有色素沉著,間有白斑,也可見有毛細血管擴張?谥芷つw緊縮以至張口困難,面容呆板,皮損逐步蔓延至臂、頸、胸、腹、背部等,指端甚至出現壞死性潰瘍。系統性硬皮病不但皮膚受損,還可波及內臟器官,嚴重的心、腎、肺等重要器官受損者可危及生命。局限性硬皮病雖不波及內臟,但皮膚局部硬化可多處發生,甚至導致肢體的功能障礙與畸形。因此,無論是局限性還是系統性硬皮病,都應該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根據硬皮病的臨床表現,將其歸為中醫的虛損證,其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調,或情志刺激,或外邪所傷,或疾病失治、誤治,或病后失養,導致臟腑虧虛,積虛成損;颊卟∽C先起于皮毛而后及于骨,波及內臟,是從上損及于下損之證,病雖先于肺,但又損及脾與腎,一損俱損,出現上、中、下三損兼存的情況。因此本病病機為肺脾腎俱虛,且與其他器臟關系密切,從而形成多臟同病,多系統、多器官受損的局面。
根據“損者益之”、“虛者補之”的原則,并結合歷代醫家治療虛損的經驗,我認為先天之本—腎與后天之本—脾是治療硬皮病的關鍵,故治療時以補腎為主,健脾養肺為輔,方用自擬軟皮湯(熟地、澤瀉、丹皮、淮山、云苓、山萸肉、阿膠、百合、太子參)。若心血不足,癥見心悸、失眠、夜寐多夢者,加熟棗仁、雞血藤;若胃陰虛,癥見口干咽燥,灼熱感,苔藻者,加石斛、金釵;若痰濕壅肺,癥見咳嗽、胸悶、氣促者,加橘絡、百部、紫苑、五爪龍;若兼瘀,癥見肌膚甲錯,皮色灰暗,舌暗紅,邊尖有瘀點,脈澀者,加丹參、牛膝。
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患者還不可忽視自我的調養。首先要保持豁達開朗的精神狀態,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其次要勞逸結合,不同過度勞累,自己或在家人協助下要適當進行功能鍛煉,或配合按摩、理療、藥浴等輔助治療措施。并且要預防和積極治療各種感染,避免使用對病情不利或對受累臟器有損害的藥物。
中醫五絕網整理收錄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