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什么痰多?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古人早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說法。肺的功能為主管呼吸,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癥。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津液是體內一切正常水份和體液)凝聚而成痰。脾的功能主管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影響運化功能,水濕停聚而成痰。
痰可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侵犯肺,肺失去正常功能,使津液凝聚成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治療用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g、制半夏10g、干姜6g、細辛3g、杏仁10g、白芥子6g。有氣喘加炙麻黃6g。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黃粘痰,病人怕風,舌苔初白后轉薄黃。治療用杏蘇飲加減:杏仁10g、蘇葉6g、荊芥6g、前胡10g、桔梗10g、白前10g。痰色轉黃,加桑葉6g、連翹10g、銀花12g。由內風致痰迷心竅的偏癱,不屬此范圍。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使津液受灼而轉化為黃色粘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治療用瀉白散加減: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甘草5g、生石膏30g、黃芩10g、杏仁10g、膽星6g。
濕痰:由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水濕凝聚成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治療用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g、橘紅10g、茯苓10g、炙甘草5g、杏仁10g、苡仁15g、蒼白術各10g。
痰可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侵犯肺,肺失去正常功能,使津液凝聚成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治療用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g、制半夏10g、干姜6g、細辛3g、杏仁10g、白芥子6g。有氣喘加炙麻黃6g。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黃粘痰,病人怕風,舌苔初白后轉薄黃。治療用杏蘇飲加減:杏仁10g、蘇葉6g、荊芥6g、前胡10g、桔梗10g、白前10g。痰色轉黃,加桑葉6g、連翹10g、銀花12g。由內風致痰迷心竅的偏癱,不屬此范圍。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使津液受灼而轉化為黃色粘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治療用瀉白散加減: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甘草5g、生石膏30g、黃芩10g、杏仁10g、膽星6g。
濕痰:由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水濕凝聚成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治療用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g、橘紅10g、茯苓10g、炙甘草5g、杏仁10g、苡仁15g、蒼白術各10g。
[3]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