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養生保健
老年人如何養生保健
老年人由于臟腑功能的進一步衰退,身體往往會逐漸老化,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亦如《靈樞·營衛生會》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博,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說明老年人氣血虧虛,肌肉萎縮,氣血運行不暢,臟腑之間不協調,故出現白天多睡,晚上失眠等現象。因此,總體來說老年養生當以調和為總原則,具體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的養生保健。
調和起居 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應以安靜祥和、空氣流通、陽光充足者為佳;同時飲食上,因老年人脾胃多不足,故應堅持多樣清淡、軟硬適度、少食多餐為原則,如湯、粥等食物比較適合老年人。在作息上,老年人要生活規律,以保證足夠的睡眠。
調和情志 老年人日常生活應戒斤斤計較,戒爭強好勝,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大驚、大恐,排除不良情緒的影響,以免氣血逆亂。正如《呂氏春秋》所云:“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緩之也,畢其數也。畢數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喜、大恐、大憂、大怒、大衰,五者損神則生害矣。”老年人還應該盡可能排除個人的私欲雜念,應心胸寬廣、樂觀豁達、從容冷靜地處理各種矛盾,從而保持家庭的和睦、社會關系的協調。
調和肢體 雖然老年人開始出現身體反應遲鈍,步履蹣跚,但為了減緩肢體臟腑的衰老程度,應堅持鍛煉,適時適量,以達到《呂氏春秋》所云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還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不可過激、過強,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另外,鍛煉的次數每天一般宜1~2次,時間以早晨日出后為佳,晚上可在飯后1小時以后,持之以恒,才能收獲健康。
衰弱之體,宜補虛扶正 老年人生理特點表現為臟腑功能自然衰退,氣血不足,同時由于老年人社會角色的改變,常產生寂寞、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其自我調控能力低下,若遭逢不良突發事件,則易于誘發多種疾病。患病多以虛證為主,主要表現為上實下虛之證,如老年人多有腰腎不足,痰唾增多等。結合老年人群的生理、病理特點,治療上當以補虛扶正為主,用藥偏于滋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