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醫常用的治療方法第 14 頁
醫生將九龍條燃燒(應無火焰),再用一塊浸有桐油的青布包在燃燒的九龍條上(由于九龍條無火焰,燃燒緩慢,又有一層灰,故布不著火),這時醫生可直接燒患者的痛處,或骨節處;有不用青布包者,點燃后用煙熏患者某痛處,熏5至15分鐘,日1次。
蒸法作用、主治同熏法。將制做“九龍條”的藥物切成小段或小片,放入一大鍋內煎煮,待藥物煮沸30分鐘左右,然后在鍋上放一木制的甑子,甑子內面以能站下一個人為宜,將鍋上橫擱幾塊木板,人站在木板上,將甑子罩在人身上,人頭露出,甑子頂端用毛巾或布蓋好,然后用小火蒸,時間約半小時至3小時不等。在蒸時要特別注意溫度的高低,高后會灼傷皮膚,溫度低了達不到治療作用,一般以保持38℃至40℃左右為宜。蒸時醫生要隨時在身邊,以防病人蒸久了產生虛脫。要多問病人,能否堅持住。觀察病人臉色,如臉上通紅,大汗出為正常;面色蒼白,出虛汗,應馬上停止蒸。出甑子后服熱糖水一杯。也有不用甑子,而用厚布或塑料布蓋住身體,將臉露出者。
蒸法對比較頑固的風濕麻木、關節腫大、行走不便患者有很好的效果,一般1天蒸1次,10次為一療程。
熏蒸療法是用藥物在溫度的作用下,熏蒸于人體表面肌膚,使毛孔開泄、汗自出,促使風寒、濕氣從汗而散,使筋脈瘀阻,氣血阻滯得以通暢。對于一些火熱性疾患如高燒、火眼、火牙痛、痔瘡出血、崩漏、大便干結、嘔吐、咯血、流痰、瘡癤等,不宜用熏蒸療法進行治療。氣血虧虛、大病之后、頭昏目眩、心慌、胸悶、氣急等病也不宜熏蒸。熏蒸后要加強營養,不宜食寒冷之物,避風寒、忌房事。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