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體質的因素有哪些第 3 頁
(五)勞逸所傷
過度的勞動和安逸是影響體質的又一重要因素。適度的勞作或體育鍛煉,可使筋骨強壯,關節通利,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旺盛;適當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維持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勞逸結合,有利于人體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體質。但過度的勞作,則易于損傷筋骨,消耗氣血,致臟腑精氣不足,功能減弱,形成虛性體質。如《素問•舉痛論》說:“勞則氣耗。”《素問•宣明五氣》說:“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而過度安逸,長期養尊處優,四體不勤,則可使氣血流行不暢,筋肉松弛,脾胃功能減退,而形成痰瘀型體質。如《靈樞•根結》說:“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
(六)情志因素
情志,泛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活動,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應,反映了機體對自然、社會環境變化的適應調節能力。情志活動的產生、維持有賴于內在臟腑的機能活動,以臟腑精氣陰陽為物質基礎。七情的變化,可以通過影響臟腑精氣的變化,而影響人體的體質。所以,精神情志,貴在和調。情志和調,則氣血調暢,臟腑功能協調,體質強壯。反之,長期強烈的情志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活動,超過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能力,可致臟腑精氣的不足或紊亂,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常見的氣郁性體質多由此起。氣郁化火,傷陰灼血,又能導致陽熱體質或陰虛體質。氣滯不暢還可形成血瘀型體質。情志變化導致的體質改變,還與某些疾病的發生有特定的關系,如郁怒不解,情緒急躁的“木火質”,易患眩暈、中風等病癥;憂愁日久,郁悶寡歡的“肝郁質”,易誘發癌癥。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體質健康十分有益。
(七)地理因素
從現代醫學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地球在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地殼元素的分布不均一性,這種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響著世界各地區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造成了生物生態的明顯地區性差異。因此,不同地區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殼的物理性狀,土壤的化學成分、水土性質、物產及氣候條件等特征。這些特征影響著不同地域人群的飲食結構、居住條件、生活方式、社會民俗等,從而制約著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行為特征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人類具有能動的適應性,由于自然環境條件不同,人類各自形成了與其生存環境條件相協調的自我調節機制和適應方式,從而產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體質特征。早在《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就曾詳細論述了地域方土不同,人受到不同水土性質、氣候類型、生活條件、飲食習慣影響所形成的東、南、西、北、中五方人的體質差異及其特征。《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一般而言,北方人形體多壯實,腠理致密;東南之人多體型瘦弱,腠理偏疏松;濱海臨湖之人,多濕多痰。居住環境的寒冷潮濕,易形成陰盛體質或濕盛體質。
(八)疾病針藥及其他因素
疾病是促使體質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疾病改變體質多是向不利方面變化,如大病、久病之后,常使體質虛弱;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腎炎、肺結核等)遷延日久,患者的體質易表現出一定的特異性。但感染邪氣,罹患某些疾病(如麻疹、痄腮)之后,還會使機體具有相應的免疫力,使患者終生不再罹患此病。此外,疾病損害而形成的體質改變,其體質類型還與疾病變化有一定關系,如慢性肝炎早期多為氣滯型體質,隨著病變的發展可轉為瘀血型、陰虛型等不同類型的體質。可見,體質與疾病因素常互為因果。
藥物具有不同的性味特點,針灸也具相應的補瀉效果,能夠調整臟腑精氣陰陽之盛衰及經絡氣血之偏頗,用之得當,將會收到補偏救弊的功效,使病理體質恢復正常;用之不當,或針藥誤施,將會加重體質損害,使體質由壯變衰,由強變弱。
總之,體質稟賦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先、后天多種因素構成影響體質的內外環境,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個體不同的體質特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