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后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治療
(二)中成藥
可酌情選用季德勝蛇藥片、蝎蜈膠囊、南通蛇藥等口服或局部敷藥。亦可選用上海蛇藥口服或肌內注射并用。
1.季德勝蛇藥片:專治毒蛇、毒蟲咬傷。取本品20片,捻碎,以溫開水(如加少量酒更好)服下,以后每隔6小時續服10片,至患者蛇毒癥狀明顯消失,即可停止服藥。
2.蝎蜈膠囊:適用于風毒偏甚者。
3.南通蛇藥:對蝮蛇咬傷效果較好,其毒是以血循毒為主的混合毒,即風火毒證。首次20片,以后10片,每6小時1次,至全身或局部癥狀消退。局部敷藥:冷水將蛇藥片溶成糊狀,涂于傷口周圍約1~2厘米處(勿涂于傷口上)。
4.上海蛇藥:對各種毒蛇咬傷均有作用,須口服或肌內注射并用。口服:首次20毫升,以后每6小時服10毫升,至中毒癥狀消失為止。重癥病例首劑30毫升,以后每4小時20毫升,好轉后改為維持量。肌內注射:首次1支,以后酌情每4~6小時注射1支,至中毒癥狀好轉。
(三)基本方藥:蛇傷敗毒湯,半邊蓮30克,半枝蓮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大黃12克(后下)、枳實15克,車前草15克。
加減
1.風毒證(以神經毒癥狀為主):神經毒素引起的骨骼肌弛緩性麻痹,以頭頸部為先,到胸部,最后到腹肌,加白芷、僵蠶、蟬衣、鉤藤;抽搐頻繁者加蜈蚣、全蝎。
2.火毒證(以血循癥狀為主):血循毒素對心血管和血液系統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具有溶血、出血、傷口局部腫脹、組織壞死、潰爛或潰瘍等病理特性,合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加減;瘀斑甚,加仙鶴草、生蒲黃、白茅根、大薊、小薊、旱蓮草、地榆。
3.風火毒證(以混合毒癥狀為主):同時具有風毒證(以神經毒癥狀為主)和火毒證(以血循癥狀為主)表現,加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僵蠶。
此外,上肢咬傷,加桑枝;下肢咬傷,加牛膝;眼瞼下垂、復視,加夏枯草、白芷;惡心嘔吐,加姜半夏、竹茹;昏迷,加安宮牛黃丸鼻飼;肝功能損害,加茵陳、虎杖、山梔、垂盆草;腎功能受損,加玉米須、六月雪;心肌功能受損,加麥冬、五味子、苦參。
如患者呼吸困難,則應給予吸氧或根據病情采用機械通氣。昏迷的病人給鼻飼安宮牛黃丸,靜滴醒腦靜等。
四十 毒蟲咬蜇傷
(一)蜈蚣咬傷
蜈蚣毒液是酸性,可以用堿性液體來中和,采用鮮乳汁或大青葉、薄荷葉等鮮品搗爛,外敷傷口,可緩解疼痛。
(二)蝎子蜇傷
蝎毒也呈酸性,堿水外涂,也可用鮮乳汁或大青葉、薄荷葉等鮮品搗爛,外敷傷口,可緩解疼痛。
(三)馬蜂蜇傷
馬蜂毒液是堿性,醋外涂可緩解疼痛。
(四)蜜蜂蜇傷
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堿水、肥皂液、氨水外涂,也可用鮮乳汁或大青葉、薄荷葉等鮮品搗爛,外敷傷口,可緩解疼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