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后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治療
一、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
甲肝和戊肝都是經消化道途徑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乏力、納差、厭油、黃疸、肝區不適等。
(一)急性期
1.中成藥:選用茵梔黃口服液、護肝片。
2.黃疸較重者用茵梔黃注射液靜脈滴注,用法:茵梔黃注射液40毫升+10%葡萄糖100毫升,靜滴,每日1次,15天一療程。
3.甘草甜素可獲較好的保肝降酶效果,用法:復方甘草甜素100毫升+10%葡萄糖250毫升,靜滴,每日1次,15天一療程。
4.茵陳10克/次,代茶頻服。
5.基本方藥:茵陳蒿湯加味。茵陳15~30克,梔子10~15克,大黃5~10克,土茯苓10~15克,連翹10~15克,赤芍10~15克,生甘草3~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高熱者加羚羊角粉(沖服)0.3~0.6克,生石膏15~30克;
神昏者加安宮牛黃丸,1丸,日1~2次;
黃疸重者重用赤芍30~50克。
(二)恢復期
基本方:白芍10克,白術10克,炒扁豆15克,黃芪3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以急性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與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及排膿血樣便等腸道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
(一)單驗方
1.大蒜10~15克搗爛,馬齒莧30~60克,煎水1碗,沖入蒜泥,過濾得汁,每日2次分服。
2.馬齒莧60~90克(鮮草加倍),扁豆花l0~12克,水煎加紅糖,口服2次。
3.取無花果,l0歲下每次用1~2個,10歲以上每次用2~3個,搗爛加糖,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對水,沙鍋內熬,候二、三沸即可,將湯及果肉一并喝下。
(二)中成藥
葛根芩連丸、香連丸(片)等。
(三)基本方藥
白頭翁湯加味。白頭翁10~15克,秦皮10~15克,黃連10~12克,黃芩10~12克,白芍10~15克,馬齒莧10~20克,苦參10~20克,廣木香5~10克,砂仁3~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
嘔吐者加姜半夏、竹茹10~15克;
血痢、腹痛甚加赤芍12克,地榆15克;
高熱不退者加水牛角片30克,丹皮12克;
納差者加焦山楂15克;
脫肛者加黃芪15克,天麻6克,赤石脂15克。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