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后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治療
十三、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是一種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以頭痛、鼻塞、流涕、惡寒、發熱為主要表現。
(一)風熱感冒
癥狀:身熱較重,微惡風寒,汗出不暢,頭痛,咳嗽,痰黏或黃,咽喉干痛,鼻塞、流黃濁涕,口渴欲飲。
1.中成藥:選用連花清瘟膠囊、銀翹解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發熱者用瓜霜退熱靈膠囊。
2.基本方藥。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荊芥9克,桔梗6克,板藍根15克,炒杏仁10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連服2~3劑。
(二)風寒感冒
癥狀: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咽癢,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1.中成藥:選用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
2.基本方藥。荊芥10克,白芷10克,炒杏仁10克,柴胡15克,黃芩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棗15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三)暑濕感冒
癥狀: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鼻流濁涕,心煩口渴,渴不多飲,胸悶惡心,小便短黃。
1.中成藥:選用藿香正氣軟膠囊(水)、保濟口服液。
2.基本方藥。藿香10克,佩蘭10克,香薷10克,厚樸10克,姜半夏10克,黃連9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十四、中 暑
中暑是指在炎熱季節,感受暑熱之邪,驟然發生的以高熱、汗出、煩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熱病。
(一)輕癥
癥狀:頭昏頭痛,心煩胸悶,口渴多飲,全身疲軟,汗多,發熱,面紅。
中成藥:選用藿香正氣(水)膠囊、十滴水、六一散、生脈飲;綠豆湯、酸梅湯等。
(二)重癥
癥狀:中暑嘔吐,胸中滿悶,惡心,頭暈目眩等。
1.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膠囊、十滴水、六一散、生脈飲
2.針刺法:取人中、合谷、十宣。用瀉法。
3. 基本方藥:王孟英清暑益氣湯加減,西洋參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石斛15克,麥冬9克,黃連5克,竹葉6克,荷梗6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塊滑石15克(先煎),生甘草5克。
加減:
若出現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痙攣,高熱無汗,體若燔炭,煩躁不安,選用安腦丸或安宮牛黃丸鼻飼;清開靈注射液30毫升或醒腦靜注射液30毫升,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毫升中靜滴。
若高熱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皮膚干燥,唇甲青紫。舌紅絳,脈細弦緊或脈伏欲絕,選用紫雪、局方至寶丹鼻飼;高熱者,選用清開靈注射液30毫升或醒腦靜注射液30毫升,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毫升中靜脈點滴。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