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苔色:主要為白、黃、灰、黑四種。 ①白苔:主表證和寒證,病勢較輕。如苔薄白津潤,伴有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的,多為外感風寒;若白滑膩,伴有胸悶嘔惡、咳嗽痰多的是內(nèi)有痰濕;舌苔白中帶黃,伴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干,則為半表半里證;苔薄白微黃,也可見于風熱外感。 ②黃苔:一般為里證、熱證。苔薄黃微干,為外感風熱;苔黃厚干燥,多為里熱、實熱;黃燥干裂,起刺,兼有腹?jié)M便秘的,為燥熱傷津;若苔黃滑膩,則多是濕熱內(nèi)蘊。 ③灰苔:多為里證,有寒證和熱證之分。灰苔滑潤的,為虛寒或寒濕;灰苔干燥,多為實熱傷津。 ④黑苔:多為重證,主寒盛或熱極。黑苔潤滑,體寒肢冷,則多為陽虛或陰寒;舌苔干裂,多是熱極或傷陰。 由上可知,中醫(yī)通過對舌苔的望診,可推斷病證的性質(zhì)和演變,如苔色由白→黃→灰→黑;苔質(zhì)由潤→干→焦→裂,薄→厚,有→無,則多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勢由輕變重。若舌苔朝相反的方向演變,則常為病勢好轉(zhuǎn)、病退或正復的征象。但望診舌苔時,應注意鑒別假苔或染苔:哺乳期的嬰兒,其舌苔多白膩,吸煙者多苔色黃膩;食枇杷、核黃素、阿的平以及某些黃色藥物,如黃連、梔子等,可使舌苔變黃;食橄欖、腌菜、酸菜可使舌苔變黑等,這些都不能算病苔。 (二)望舌質(zhì):觀察舌的本質(zhì),包括舌的顏色和體態(tài)(形體、動態(tài)),中醫(yī)常用以辨認臟氣(正氣)的虛實,氣血的變化,病情的輕重。 正常的舌質(zhì),應是淡紅(不淺不深)、津潤(不干不濕)、體態(tài)端正、運動靈活。 ⑴望舌的顏色:舌色主要有淡白、紅、降(深紅)、紫色等四種。 ①淡白(比正常舌色淡):主見于虛證、寒證。舌色淡白嫩滑,多為陽虛或氣血不足(脾陽虛可伴有食納不香,腹脹便溏;腎陽虛可伴有畏寒、肢冷、面浮、足腫;氣血不足的,可兼見少氣懶言,四肢倦怠,心悸健忘等)。舌淡白苔白時,如兼見食欲不振,大便稀薄,上腹脹痛,痛而喜熱喜按的,則是脾胃虛寒;如伴有口淡、腹?jié)M、腹脹脹瀉、四肢沉重的,多是寒濕困脾。 ②紅色(舌色鮮紅):多見于熱證。舌紅而干的,為熱傷津液;鮮紅起刺的,為熱盛化火;舌尖紅的多為心火;舌邊紅的,多是肝膽火熱。
2/5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