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養生法第 3 頁
精神養生的關鍵要學會追求幸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則每個人的理解各有不相同。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個人情感上的主觀印象”。幸福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觀條件所能決定的東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觀感覺去感受,去體驗。有位女作家到西藏的一個邊遠地區去體驗生活,住在當地一個藏族同胞的家里。當她了解到這家的女主人從未走出過她所生存的這一片土地時,便為自己能夠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而感到幸福,為女主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感到悲傷。但當她與女主人談到自己經常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家中與親人團聚的時間很少時,女主人連聲說到可憐、可憐。其實女主人當時也為自己有個飽暖安定的家而感到幸福,為女作家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感到悲傷,這就是因為女主人和女作家對幸福的標準和理解不同。所以,要用自己的標準去理解幸福,并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要套用別人的標準而干擾自己幸福觀。卡耐基說:“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所以,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思想去營造幸福,營造一片屬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精神養生法就像戒煙一樣,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養生方法。說其最容易做是因為精神養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觀意識所支配,不需要特別的外助條件;說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個人很難把握自己,并糾正自己固有錯誤思維方式,更難于排除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意識的負性干擾。古代圣賢常把修身養性作為第一要務,例如,古人稱修身養性以靜坐為第一,觀書為第二,看山水花木為第三,與良朋講論為第四,教子弟為第五;并認為人生的十大樂事為談義理字,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奕棋。古人怡養心神的養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們借鑒。當然,在當今的現時生活中,人們的工作或學習都是緊張而忙碌的,很難有古人那種閑情逸致去游覽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種臨淵觀魚,披林聽鳥的機會。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精神養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鬧中取靜,忙里偷閑,淡泊名利,擺脫世俗的煩惱,清心寡欲對健康長壽是十分有利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