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養生的重要意義
情志養生的重要意義
養生對于古人來說是追求長壽的一種方式,對于現代人來講,更多的是提高生活質量,預防疾病的發生。現代人的生活、工作的巨大壓力,讓身心都處于一種高消耗的狀態,對身體是個極大的傷害。因此,要養生,首先要學會心理的調攝,盡量做到心態平和,避免過度的情志刺激。
"調情志,重養德"是中醫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養生學不可或缺的,對強健身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黃帝內經》中就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精神情緒的恬靜、安詳,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雜念,體內的真氣就會始終保持充足的狀態,怎么會得病呢?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中說道 "千般難,不越三條",即六淫、七情、飲食勞傷。在古代,衣食無憂的上層社會往往就是因為情志過度導致疾病的出現,甚至嚴重者會危及生命。這就是中醫理論中關于情志過極(過度的情志波動)對身體的傷害的論述:“憂傷肺、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可見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七情不僅是致病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現代醫學也證實不良的情緒可以導致多種疾病。所以調養情志是中醫養生防病治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調神攝生,首貴靜養。《黃帝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神亡。"因此,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做到摒除雜念,內無所蓄,外無所逐。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這樣有利于防病去疾、促進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壽延年。
夏天天氣炎熱,人容易感到煩躁,情志養生首先應學會調整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以防情緒波動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遇到不順心的事,可以找人傾訴,或者痛哭一場以宣泄不良的情緒,避免情緒的郁結影響身體。平時要注意參加一些適度的戶外活動,同時也要在清晨參加晨練,以舒緩運動不主,比如養生太極拳、健身體操等,不宜做過于劇烈的運動,避免出大汗,以傷陰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