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介紹夏護脾胃三方法
中醫介紹夏護脾胃三方法
脾胃在人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的食物,易傷及脾胃,尤其夏季,喜食生冷易損脾胃。中醫將胃部不適大體分為如下幾種證型:脾胃虛寒、胃陰虧虛、食滯胃脘、氣滯血瘀、脾胃濕熱、肝胃郁熱、痰濁中阻、肝胃氣滯、寒邪犯胃。其中脾胃虛寒是較為常見的證型,主要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手足不溫、大便稀溏”。
日常生活中,脾胃虛寒的患者稍稍攝入寒涼或油膩的食物,就會自覺胃部不舒服,甚至腹瀉。因為過冷的食物會讓胃腸道的血管收縮,使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防御功能降低,而且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胃腸道痙攣,從而導致腹部絞痛及腹瀉的出現。
對脾胃虛寒,中醫方面則有中藥、艾灸、貼敷、針灸、食療等醫治方法。中醫在這里為您介紹夏季護養脾胃的神闕隔姜隔鹽灸、運動保健和食療這3種療法。
神闕隔姜隔鹽灸
因神闕穴位于人體中央,其上為陽,其下為陰,又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堪稱“生命之根”。因此不斷刺激神闕穴會使臍部皮膚上的各種神經末梢進入活動狀態,能促進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發抗病能力,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尤其是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方法很簡單,先將鮮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再用食鹽填平肚臍,將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臍上,然后將一壯艾灸置于姜片上點燃,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天灸5~10壯即可。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泄瀉等病癥有防治效果。
運動保健
中醫注重天人相應,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陽氣旺盛的時候,所以利用天地自然和人體自身在此時刻的旺盛陽氣,我們就有可能將潛藏在自身體內的寒毒排出體外。故而建議脾胃虛寒者在芒種時節,適當出門走走,接受陽光照射,曬曬后背,以順應旺盛的陽氣,也可以做些舒緩的運動,如打太極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