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養生的機理
音樂養生的機理
音樂可以表達思想感情,抒發內心情懷,可以引起人的共鳴;美妙動聽而感人的音樂可愉悅情志,達到養生目的。下面中醫五絕網為您說說音樂養生的機理。
(1)抒發情感,調節情志:音樂用其特殊的語言形式,滿足了人們宣泄情緒,表達愿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適當抒發對人的健康十分有利。
音樂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能通過其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強弱調節人的情志。《壽世全書》說:“聲音感人之道,其效力速于訓話與身教,……況絲竹能陶冶性情,謳歌能發抒抑郁,故無論男女,當職業余之時,或安弦操漫,或鐵板銅琶,或引吭高歌,或曼聲徐度,于身心二者,交有裨益”。音樂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情緒得以抒發,因而令人消愁解悶,心緒安寧,胸襟開闊,樂觀豁達。正如音樂家冼星海所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2)調和血脈,怡養五臟:《樂記》中說:“音樂者,流通血脈,動蕩精神,以和正心也”。音樂通過調節情志,使人歡悅,故而令周身脈道通暢,氣血調達。古人認為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征、羽五音,分別與五臟有不同的調節作用。宮音悠揚諧和,助脾健運,旺盛食欲;商者鏗鏘肅勁,善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條暢平和,善消憂郁,助人入眠;征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說明音樂確能起到和血脈,諧調五臟功能的作用。
(3)動形健身:音樂不僅可以通過聽賞而令人心情舒暢,氣血和調,演奏不同的樂器或伴隨優美的樂曲而翩翩起舞可使人動形健身。吹、拉、彈、撥各種不同的樂器,可以心、手并用,既舒發情感,也活動肢體,而且,手指的活動還可以健腦益智。在音樂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體,輕歌漫舞,使人情動形動,暢情志而動筋骨,從而達到動形健身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活動中樞在大腦皮層右側顳葉。輕松、歡快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酸膽堿等活性物質,從而調節血流量和興奮神經細胞,音樂還可以改善人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
人體有種種周期性生理節律,如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等,統稱為生物節律。正常的生物節律,都有穩定的周期,各種生物節律之間構成同步的或協調的關系。人體的這些生物節律時刻保持著與大自然的晝夜、年月、季節、溫度、濕度、氣壓、磁場等自然節律的協調關系,處于同步狀態,亦即《內經》中多次強調的“與天地如一”的狀態,這是維持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這種相互關系遭到破壞,人體就會產生不適或疾病。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在快慢變化起伏跌宕之中,可以起到調節人體生物節律的作用,故而對人體健康有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