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醫(yī)案 吐血第 6 頁

王十八,沖年形瘦,腹脹食減便溏,自上秋失血以來,日加孱弱,脈左堅右澀,雖陰虛起見,而中焦為急,此非小恙”勞傷中氣虛〔。
人叁、茯苓、炙草、白芍、廣皮、厚樸。席,半月前恰春分,陽氣正升,情志之動,厥陽上燔致咳,震動絡中,遂令失血,雖得血止,診右脈長大透寸部,食物不欲納,案中呻吟囈語,由至陰損及陽明,精氣神不相交合矣,議斂攝神氣法。
人叁、茯神、五味、棗仁、炙草、龍骨、金箔。又,服一劑,自覺直入少腹,腹中微痛,逾時自安,此方斂手少陰之散失,以和四臟,不為重墜,至於直下者,陽明胃虛也,脈緩大長,肌膚甲錯,氣衰血虧如繪,姑建其中。叁 建中湯去姜。又,照前方去糖加茯神。又,診脾胃脈,獨大為病,飲食少進,不喜飲水,痰多嗽頻,皆土衰不生金氣,金匱謂男子脈大為勞,極虛者亦為勞,夫脈大為氣分泄越,思慮郁結(jié),心脾營損於上中,而陽分萎頓,極虛亦為勞,為精血下奪,肝腎陰不自立,若脈細欲寐,皆少陰見癥,今寢食不安,上中為急,況厥陰風木主令,春三月,木火司權(quán),脾胃受戕,一定至理,建中理陽之馀,繼進四君子湯,大固氣分,多多益善。
徐四八,因積勞,久嗽見血,是在內(nèi)損傷,先圣曰勞者溫之,損者益之,溫非熱藥,乃溫養(yǎng)之稱,甘補藥者,氣溫煦,味甘甜也,今醫(yī)見血投涼,見嗽治肺最多,予見此治法,胃口立即敗壞者不少,歸脾去木香黃 加杞子。
杜二八,積勞思慮,內(nèi)損失血,久病秋季再發(fā),乃夏暑氣泄,勞則氣愈泄不收,絡空動沸,此與陰虛有別,色脈胃減,涼降非法。人叁建中湯。
龐,血大去,則絡脈皆空,其損已非一腑一臟之間矣,秋分寒露,天氣令降,身中氣反升越,明明里不肯收攝,虛象何疑,今診脈弱濡澀,肢節(jié)微冷,氣傷上逆,若咽霧迷離,薰灼喉底,故作嗆逆,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得安谷崇土,再商後法。人叁、炒黑杞子、少黑牛膝、茯神、生苡仁、炒山藥。又,
血止,納谷甚少,不饑泄瀉,此脾胃大困,陰火上觸,面赤忽嘈,先理中宮,必得加餐為主,大忌寒涼治嗽,再伐脾胃生氣。人叁、茯神、新會皮、山藥、炙草。
又,脈右濡,左未斂。
人叁、茯神、熟術、廣皮、南棗。又,左脈靜而虛,右如數(shù),初進谷食,宜培中宮,霜降後五日,以丸劑攝下。人叁、茯神、熟術、廣皮、南棗、炒白芍、炙草。
陳,脈如數(shù),痰嗽失血,百日來反覆不已,每咳嘔而汗出,此屬氣傷失統(tǒng),絡血上泛,凡寒涼止血理嗽,不但敗胃妨食,決無一效,從仲景元氣受損,當進甘藥,冀胃土日旺,柔金自寧。黃 、生白芍、五味、炙草、南棗、飴糖。
某,勞傷嗽血。
生黃 皮”三錢〔、茯苓”三錢〔、炙黑甘草”五分〔、黃精”三錢〔、南棗”三錢〔。
錢四一,形神積勞,氣泄失血,食減喘促,由氣分陽分之傷,非酒色成勞之比。
黃 建中湯去姜桂。
陸,脈細形瘦,血後久咳不已,復加喘促,緣內(nèi)損不肯充復,所投藥餌,肺藥理嗽居多,當此天令收肅,根蒂力怯,無以攝納,陰乏戀陽,多升少降,靜坐勉可支撐,身動勃勃氣泛,所納食物僅得其悍氣,未能充養(yǎng)精神矣,是本身精氣暗損為病,非草木攻滌可卻,山林寂靜兼用元功,經(jīng)年按法,使陰陽漸,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諸醫(yī)藥,恐未必有當。建中湯去姜加茯苓。
董三六,此內(nèi)損癥,久嗽不已,大便不實,夏三月,大氣主泄,血吐後,肌肉麻木,骨痿酸疼,陽明脈絡不用,治當益氣,大忌肺藥清潤寒涼。
黃 、炙草、苡仁、白芨、南棗、米糖。
李三一,飲酒少谷,中氣先虛,酒力溫散助熱,絡血隨熱氣以上沸,血止之後,頓然食減 痞,顯是中氣已困敗,靜坐稍舒,煩言咳急,當以調(diào)中為急,若見血見咳,即投寒涼,清陽愈傷,日就敗壞矣,雖酒客忌甘,然其苦寒藥傷,勿拘此例。
戊己去術加南棗。
王二八,脈 ,形勞失血。小建中加玉竹。
顧二八,勞心,神耗營損,上下見血,經(jīng)年日衰,今勉納谷不饑,中焦因不至運,滋陰肺更令傷中,無卻病好藥,欲冀其安,須山居靜養(yǎng),寒暑無害,方得堅固。
異功散。
錢二七,形瘦脈左數(shù),是陰分精奪,自述談笑或多,或胃中饑虛,必沖氣咳逆,前年已失血盈碗,此下?lián)p精血,有形難復,以略精飲食,氣返不趨,急以甘藥益胃,中流砥柱,病至中不可緩矣。人叁、茯神、炙草、山藥。
許四八,勞倦傷陽,形寒,失血咳逆,中年不比少壯火亢之嗽血。黃 建中湯。
徐二九,奔走五日,是勞力動傷陽氣,血從右起,夜有冷汗,乃陽絡空隙而泄越矣,凡治吐血之初,多投涼血降氣,以冀其止,孰知陽愈滲泄,益增病劇屢矣。
黃精、黃 、炙草、苡仁、茯神。
汪,肝風鴟張,胃氣必虛,酒客不喜柔膩,肌柔色嫩,質(zhì)體氣弱,清明春木大旺,理必犯土,急宜培養(yǎng)中宮,中有砥柱,風陽不得上越,而血可止矣。
人叁、炒黃 、炒山藥、茯苓、炒白芍、炙草。
朱二二,秋暑失血,初春再發(fā),診脈右大,頗能納食,金匱云,男子脈大為勞,極虛者亦為勞,要之大者之勞,是煩勞傷氣,脈之勞,為情欲致?lián)p,大旨要病根驅(qū)盡,安靜一年可愈。生黃 、茯苓、炙草、生谷芽、廣皮、白芍。
馮四五,脈弦勁,按之空豁,久嗽先有瀉血,大便不實,近又嗽血,是積勞久損,陰陽兩虧,今食不欲餐,先宜甘溫益氣,但貧窘患此,叁苓未能常繼,斯為難調(diào)。
人叁、黃 、茯苓、炙草、苡仁、白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心丸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疔癰方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痔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志圓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中湯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錠子眼藥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地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大腹子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竹瀝湯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