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脾胃病證 第四節 厭食第 3 頁
三、分證論治
1.脾運失健
證候:厭惡進食,飲食乏味,食量減少,或有胸脘痞悶、噯氣泛惡,偶爾多食后脘腹飽脹,大便不調,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膩。
分析:脾胃不和,運化失健。脾氣通于口,脾胃不和則口不知味,因而食欲減退,飲食乏味,厭惡進食,食量較同齡正常兒童顯著減少。脾失健運,中焦氣滯則胸脘痞悶,胃氣上逆則噯氣泛惡,運化不健則偶爾多食便脘腹飽脹,脾失升清則大便偏稀,胃失降濁則大便偏于。患兒飲食數量雖少而質量常較高,所以一般精神如常,形體尚可。舌苔白膩者為濕困脾陽之象。
治法:調和脾胃,運脾開胃。
方藥:不換金正氣散加減。常用藥:蒼術、藿香燥濕運脾,陳皮、砂仁理氣助運,雞內金、焦山楂開胃消食。舌苔白膩加半夏、佩蘭燥濕助運;舌苔黃膩加薏苡仁、青蒿清化濕熱;腹脹便于加枳實、厚樸理氣通導;·大便偏稀加山藥、焦建曲健脾化食;乳食不化加麥芽、萊菔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