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六節 頓咳第 2 頁
[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未接種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觸史。
2.臨床表現
(1)初咳期從起病至發生痙咳,約7-10天。病情類似感冒,可有發熱、咳嗽、流涕及噴嚏等。2-3天后熱退,鼻塞流涕漸減,而咳嗽日漸加重,由聲咳漸轉陣發性連續咳嗽,夜間為重。
(2)痙咳期持續2-4周或更長。咳嗽呈陣發性、痙攣性劇烈咳嗽,咳后伴雞鳴樣吸氣聲。如此反復,患兒表情痛苦,顏面紅紫,涕淚交加,舌向外伸,舌下破潰,最后咳出大量粘痰并吐出胃內容物,咳嗽暫緩。痙咳日輕夜重,每因情緒激動、進食等因素而誘發。新生兒和嬰兒常無典型痙咳,而表現為窒息發作,抽痙,面唇青紫等危癥。
(3)恢復期痙咳消失至咳嗽止,約2-3周。本病的臨床診斷應注意觀察幾個特殊的癥狀表現:痙攣性咳嗽,及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對于發病初期感冒癥狀逐漸減輕,而咳嗽反增,日輕夜重者,應高度懷疑本病。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初咳期及痙咳期白細胞總數可高達(20—40)×10的9次方除以L,淋巴細胞占0.6—0.7。
(2)細菌培養:鼻咽拭子培養法和咳碟法作細菌培養,有百日咳嗜血桿菌生長。
(3)血清學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查血清中特異性lgM抗體,可用于早期診斷。
補體結合試驗用于回顧性診斷。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