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六章 理血類第 5 頁
醋(《名醫別錄》)
【基原】以米、麥、高粱或酒、酒糟等釀制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
【異名】苦酒、醇酢、酢酒、米醋。
【性味歸經】酸、苦,溫。入肝、胃經。
【功效】活血散瘀,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療瘡。
【應用】
1.疝氣疼痛:青皮、小茴香各15g,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溫和服。(《林氏家抄方》)
2.過食魚腥、生冷水菜果實成積者:生姜搗爛,和米醋調食之。(《日華子本草》)
3.呃逆:醋30g,開水30m1,調和一起,隨意少飲之。(《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脾胃濕甚、痿痹、筋脈拘攣及外感初起忌服。健康人不宜過食。烹調醋不宜用銅器具,因為醋能溶解銅,引起銅中毒。
【現代研究】
醋含乙酸、琥珀酸、草酸、高級醇類、β—羥基丁酮、二羥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縮醛及山梨糖等糖類。
【按語】
醋作為調料食物,不僅有調味作用,還可以使胃酸增多,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參考文獻】
1.《本草衍義》:“產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醋益血也。”
2.《本草匯言》:“醋,解熱毒,消癰腫,化一切魚腥水菜諸積之藥也。”
3.《本草求真》:“醋主斂,故書多載散瘀解毒,下氣消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