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六章 理血類
活血類食物
油菜(《便民圖纂》)
【基原】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莖葉和總花梗。
【異名】蕓苔。
【性味歸經】辛、甘,涼。入肺、肝、脾經。
【功效】行瘀散血,消腫解毒。
【應用】
1. 勞傷吐血:油菜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2. 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煩悶:油菜搗絞取汁共200g,蜜100ml。令溫服之。(《圣惠方》)
3. 急性乳癰,無名腫毒:油菜煮汁或搗絞汁,每次溫服一杯,一日三次。(《食物與治病》)
4. 產后惡露不止,血氣刺痛:油菜子炒香,肉桂4.5g,共研細末,用醋煮面粉糊為丸如龍眼粒大,每服1~2丸,用酒送下,每日3次。(《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麻疹后,瘡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按語】
早春,鮮菜之嫩苗,炒食味鮮美。稍后摘下曬干,鹽腌切碎入甕,名黃腌菜,味更佳。江南民間喜食。鮮菜、腌菜都有清熱解毒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本草》:“主風游丹腫,乳癰。”
2. 《日華子本草》:“治產后血風及瘀血。”
3. 《開寶本草》:“破徵瘕結血。”
4. 《隨息居飲食譜》:“破結通腸。”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