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六章 理血類第 4 頁
蟹(《神農本草經》)
【基原】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肉和內臟。
【異名】螃蟹、河蟹。
【性味歸經】咸,寒。入肝、胃經。
【功效】益陰補髓,清熱,散血,利濕。
【應用】
1.跌打骨折筋斷:螃蟹,焙干研末,每次9~12g,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2.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湯下,日服二次。(《瀕湖集簡方》)
3.婦人產后枕疼: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熱燒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使用注意】
外邪未清,脾胃虛寒及宿患風疾者慎用。
【按語】
蟹是秋令美食,生烹、鹽腌、糟收、酒浸都各具風味,洗凈、熟透為宜。且性味咸寒,忌與柿子同食,常以姜醋蘸食,既增鮮味,且減寒涼。食蟹中毒者可以紫蘇葉30g、生姜250g煎汁溫服,或搗服生姜汁均有功效。海螃蟹、梭子蟹功同河蟹。
【參考文獻】
1.《名醫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2.《隨息居飲食譜》:“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