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二章 清熱飲食第 16 頁
苦瓜
【基原】為葫蘆科攀援植物苦瓜的果實。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取近成熟的果實,破成兩半,去瓤洗凈鮮用。
【異名】又稱錦荔枝、癩葡萄、涼瓜、癩瓜、花姑娘、菩達。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脾、胃經。
【功效】清暑滌熱,明目,解毒。
【應用】
1. 中暑發熱。苦瓜茶:用鮮苦瓜一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接合后,懸掛通風處,陰干后研末,代茶飲。
2. 小兒痢疾。小苦瓜數條,搗爛取汁,和蜜適量,熱服1~2次,取其清熱解毒之力。
3. 目赤疼痛。苦瓜散:苦瓜去瓤,曬干研末,每次服5g,燈心草煎湯送服。源于《滇南本草》,焙干防其過于寒涼。
【使用注意】
胃寒體虛者慎用。《滇南本草》:“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故應慎用。作菜時,以色青白,質脆嫩者為宜,并須先切片,略煮,減弱苦味用。”
【現代研究】
含苦瓜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鐵、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其中苦瓜苷有降低血糖作用。
【按語】
苦瓜雖味苦,但其清涼,故南人喜食之。可用鮮苦瓜搗汁飲或煎湯服,清熱作用更強,亦可作為素有蘊熱者的輔助食品。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載:“苦瓜……結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瘤如癩及荔枝殼狀。……南人以青皮煮肉及鹽醬充蔬。”
2.《本草綱目》:“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3.《隨息居飲食譜》:“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皆指未熟之瓜。”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