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十四節 牛皮癬
牛皮癬是一種患部皮膚狀如牛項之皮,厚而且堅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在中醫文獻中,因其好發于頸項部,故稱為攝領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為頑癬。《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云:“攝領瘡,如癬之類,生于項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外科正宗·頑癬》云:“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本病以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伴劇烈瘙癢為臨床特征。好發于青壯年。慢性經過,時輕時重,多在夏季加劇,冬季緩解。相當于西醫的神經性皮炎。
[病因病機]
初起多為風濕熱之邪阻滯肌膚,或頸項多汗,硬領摩擦等所致;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血虛肝旺,情志不遂,郁悶不舒,或緊張勞累,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職,凝滯肌膚,每易成誘發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復發作。
總之,情志內傷、風邪侵襲是本病發病的誘發因素,營血失和、經脈失疏、氣血凝滯則為其病機。
[診斷]
好發于頸部、肘部、骶部及小腿伸側等處。常呈對稱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經分布呈線狀排列。
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紅,表面光澤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狀鱗屑,以后由于不斷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漸擴大,互相融合成片,繼之則局部皮膚增厚,紋理加深,互相交錯,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許灰白色鱗屑,而呈苔蘚樣變,皮膚損害可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片,邊界清楚,觸之粗糙。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圍可伴有抓痕、出血點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現。
自覺陣發性奇癢,被衣摩擦與汗漬時更劇,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也隨之加劇。因瘙癢可影響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頭昏、煩躁癥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