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十節 濕瘡第 5 頁
(二)亞急性濕瘡以消炎、止癢、干燥、收斂為原則,有少量流滋者,選用苦參湯、三黃洗劑濕敷外搽;無流滋者,可選用青黛散、祛濕散、新三妙散等油調外敷或黃柏霜外搽。
(三)慢性濕瘡以止癢、抑制表皮細胞增生、促進真皮炎癥浸潤吸收為原則。可選用各種軟膏、乳劑,根據瘙癢及皮膚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濃度的止癢劑、角質促成和溶解劑,如青黛膏、5%硫黃軟膏、5%一10%復方松餾油軟膏、濕瘡膏、皮脂膏、10%~20%黑豆餾油軟膏及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
[預防與調攝]
1.急性者忌用熱水燙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滌。
2.不論急性、慢性,均應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雞鴨、牛羊肉、魚腥海鮮等發物。
3.急性濕瘡或慢性濕瘡急性發作期間,應暫緩預防注射。
[結語]
濕瘡相當于西醫所指的濕疹。其特點是多形性皮損,對稱分布,易于滲出,自覺瘙癢,反復發作和慢性化。應與接觸性皮炎、牛皮癬相鑒別。濕熱浸淫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合萆解滲濕湯加減;脾虛濕蘊證,治宜健脾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方用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減。外治:急性濕瘡,初起以清熱安撫、避免刺激為原則,可選用黃柏溶液、爐甘石洗劑外搽,中藥外洗;中期流滋多,以收斂清熱止癢為原則,可選用馬齒莧洗劑、黃柏溶液外搽,中藥煎水濕敷;后期,流滋少、結痂時,以保護皮損、避免刺激、促進角質新生、清除殘余炎癥為原則,可選用黃連軟膏、青黛膏。亞急性濕瘡,以消炎、止癢、干燥、收斂為原則,選用苦參湯、三黃洗劑、青黛散、祛濕散、黃柏霜等外用。慢性濕瘡,以止癢、抑制表皮細胞增生、促進真皮炎癥浸潤吸收為原則,可選用青黛膏、硫黃軟膏、濕瘡膏、皮脂膏等外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