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皮膚病是指發生于人體皮膚、粘膜及皮膚附屬器的疾病。性傳播疾病是指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的疾病。皮膚病、性傳播疾病,是中醫外科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已發展成為獨立的皮膚性病學,其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本章僅介紹部分常見病。
[中醫古代文獻概述]
關于皮膚病的記載,早在公元前14世紀左右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記述。見于甲骨文的皮膚病有“疥”、“疙”等。春秋時代的《五十二病方》記載了多種皮膚病,如“白處”、“白瘼”、“瘙”、“疼”、“疥”、“面炮赤”等,分別和西醫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瘙癢性皮膚病、皮脂溢出性皮膚病相似。該書載有砭法、灸法、熨法、薰法、洗浴法、敷貼法等外治療法,并有散劑、膏劑、水劑、醋劑、酒劑、水銀劑等劑型!饵S帝內經》總結了我國春秋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和治療經驗。其中關于皮膚病的記載有癰、疽、癘風、痤痱、癢疥、皮痹、胼胝等多種病名,并有不少關于皮膚的組織生理、病因病機以及治療的記述,如《素問·水熱穴論》曰:“所謂玄府者,汗空也。”《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睗h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有很多皮膚病的記載,如“狐惑之為病,……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蝕于上部則聲暍,甘草瀉心湯主之!薄敖忺S連粉主之!蹦媳背瘯r代,龔慶宜所撰的《劉淚子鬼遺方》是我國現存的第一本外科學專著,該書有·。疥疽”、“瘙疽”、“疥癬”、“瘡”、“癤”、“痿”等皮膚病的描述,并記述了許多種皮膚病的治療方法,如治小兒頭痛的紫草膏方,治皮膚熱痱、瘰疬的白蘞膏方等,最早記載了使用水銀治療皮膚病,運用水銀膏比國外至少要早6個世紀以上。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論述各種疾病病因病理的專著,該書以很大的篇幅詳盡地記述了多種皮膚病的病因和病理,對疣、癬、疥、癮、疹等一些常見的皮膚病的癥狀和辨證也有詳細的描述,并指出了漆過敏與個人素質有關;疥瘡具有傳染性,病因是瘡內有蟲。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所用的各種治療藥物和方法。除內服藥外,外用的有粉劑、酊劑、醋泡劑、洗浴劑、濕敷劑、熏洗劑以及各種油膏等。孫思邈還是一個麻風病學家,曾親手治療600多例麻風病。明代陳實功的{外科正宗》素以“列證最詳,論治最精”著稱。該書所記載的皮膚病名,有些是前代醫書未曾記載過的,如白屑風、臭田螺、枯筋箭等;該書對每一疾病的病因、癥狀、治法、預后、調理等各方面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并列出許多治療方劑和藥物配制方法,其中一部分臨床上目前仍在使用。明代陳司成的《霉瘡秘錄》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論治梅毒的專著。該書對梅毒的病因、傳染方式已有所認識,在治療上采用膏丹丸散等多種劑型,特別是對土茯苓的臨床適應癥作了較詳盡的論述,書中記載用砷劑治療梅毒比歐洲要早三百多年。明代沈之間的《解圍元藪》是我國第一部論述麻風的專著。書中對麻風的病因、病證、治療方法進行了系統的論述,而且認識到麻風是一種危害最烈的傳染病,其傳染源主要是麻風病人,主張采取隔離措施。以上說明中醫學對皮膚病的防治有著豐富的記載和寶貴的經驗,若能積極發掘、整理,將會使中醫皮膚病學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