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癭 第四節 石癭第 3 頁
(二)痰郁氣結頸部單發腫物,質硬如石,表面不平,皮色如常,腫物隨吞咽上下移動明顯受限;伴胸悶氣短,呼吸發憋;舌苔薄白,舌質有瘀斑,脈弦細。
辨證分析:情志不遂,肝脾氣逆,氣滯血瘀,濕痰內生,痰濕與瘀血凝結,上逆頸部,發為癭腫,質硬如石,上下移動受限;阻于氣道,故胸悶氣促;苔薄白、舌有瘀斑、脈弦細為痰瘀氣郁之象。
治法:舒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通氣散堅丸加減。
(三)毒熱蘊結頸部腫塊,堅硬如石;情緒易于激動,心悸易驚,煩躁,多汗;舌紅少苔,脈弦數。
辨證分析:肝郁日久化熱化火,毒熱蘊結,則火盛血燥,故頸部腫塊,堅硬如石;肝火偏旺,故情緒易于激動,心悸易驚,煩躁;毒熱內蘊,故舌紅少苔;肝經有熱,故脈弦數。
治法:清肝解郁,散結化毒。
方藥:清肝蘆薈丸。
(四)瘀熱傷陰晚期石癭,或潰破流血水,或頸部他處發現轉移性結塊;伴形倦體瘦,或聲音嘶啞;舌紫黯,或見瘀斑,脈沉或澀。
辨證分析:久病不愈,瘀熱不解,心腎陰液漸耗,故形倦體瘦;津液失榮于咽喉,又為腫物所壓迫,故聲音嘶啞;腎水不足,毒火益甚,故頸部他處又出現結塊;舌紫黯為瘀熱之象;舌有瘀斑、脈澀為有瘀之象。
治法:和營養陰。
方藥:通竅活血湯合養陰清肺湯加減。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