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七節 流注第 3 頁
(二)暑濕阻遏多發于夏秋之間,初起惡寒發熱,胸悶嘔總,頭痛頭暈,四肢關節酸痛;胸部可布白瘩,大便秘結或溏瀉,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夏季感受暑濕之邪,暑濕熏蒸壅阻肌膚,故見惡寒發熱,胸悶嘔惡,四肢關節酸痛;暑濕困阻清陽,故見頭痛頭暈;熱盛傷津,故見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濕盛則濡瀉,故見腹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暑濕兼熱之象。
治法:清暑解毒化濕。
方藥:五神湯加藿香,鮮佩蘭、六一散,醒消丸3g分2次吞服。熱重,加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膿成者,加當歸、炙山甲、皂角刺托毒排膿。
(三)正虛邪戀發作多次,膿腫腫勢平塌,膿如敗漿,新肉難生,隱隱作痛;伴神疲體瘦,熱退不盡,納差;舌質淡紅、苔薄黃,脈細弱。
辨證分析:由于膿腫多處多次發作,耗傷氣血,無力托毒,故見膿腫腫勢平塌,膿如敗漿;氣血不足,則新肉難生;余毒之邪留戀,故熱退不盡;脾虛失其運化,氣血虧虛致機體失養,故納差、神疲體瘦;舌淡紅、;苔薄黃、脈細弱為正虛邪戀之象。
治法:益肝補血,清解余毒。
方藥:四妙湯加白芍、白術、白芷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