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七節 流注
流注是以發生在肌肉深部的轉移性、多發性膿腫為表現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紗》科真詮》云:“流注發無定處,漫腫不紅,連接三四處。”《諸病源候論·流注候》云:“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淫突皮膚,去來擊痛,游走無有常所。”其特點是漫腫疼痛,皮色正常,好發于四肢、軀干肌肉豐厚之深處,并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點。相當于西醫的膿血癥、肌肉深部膿腫。本病因發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許多病名,如發于夏秋之間的稱暑濕流注;由于疔、癤后引起的,稱余毒流注;產后惡露停滯或跌撲損傷而引起的,稱瘀血流注;僅發于髂窩部的,稱髂窩流注。但其病機、證治基本相似,故一并敘述。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正氣不足,邪氣壅滯,使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
暑濕流注因夏秋季節感受暑濕,客于營衛,阻于肌肉而成。余毒流注因患療瘡、癤、癰失治誤治,或溫熱病失于診治,火熱之毒流注入于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而發。瘀血流注多因跌打損傷,瘀血停留,或產后惡露停滯,經絡為氣血壅滯而成。髂窩流注除由感受暑濕之邪外,還可由會陰、肛門、外陰、下肢皮膚破損或生瘡癤,邪毒流竄,阻滯經絡而成。
[診斷]
多發于腰部、臀部、大腿后部、髂窩部等處。
開始時在四肢近端或軀干部有一處或數處肌肉疼痛,漫腫色白,按之微熱,約2—3天后,腫脹掀熱疼痛明顯,可觸及腫塊。伴寒戰高熱,全身關節疼痛,頭痛頭脹,食欲不振等。以后腫塊逐漸增大,疼痛加劇,約2周左右,腫塊中央皮膚微紅而熱,按之中軟而應指:伴壯熱不退,時時汗出,口渴欲飲等癥。潰后膿出黃稠或白粘膿水,或夾有瘀血塊。膿出后腫消痛止,硬塊漸消,身熱也退,食欲漸增,約經2周左右,膿盡收口而愈。
若潰后身熱不退,應仔細檢查身體其他部位,常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現象,伴壯熱不退、身體消瘦、面色無華等正虛邪戀之證。若兼神昏譫語、胸脅疼痛、咳喘痰血等,是為毒傳臟腑,導致內陷變證或引發內癰。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