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二節 疔
[鑒別診斷]
一、顏面部疔瘡瘡形如粟,有膿栓,堅硬根深,锨熱疼痛;無水皰及魚臍征象,色不黑;無疫畜接觸史。
二、丹毒皮色鮮紅,色如涂丹,邊緣清楚;若有水皰也無魚臍征;常有反復發作史。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參照“顏面部疔瘡”。另內服蟾酥丸6粒,分2次吞服。
二、外治法初起用玉露膏摻蟾酥合劑;腐肉未脫,摻10%蟾酥合劑或五五丹;腐脫新生,摻生肌散。
[其他療法]
抗生素治療青霉素為首選,每日160萬單位至320萬單位,分次肌注;或四環素,每日2g,分次口服,療程為7—10天。
[預防與調攝]
1.隔離患者,病人所用敷料均應焚毀,所用器械必須嚴格消毒:
2.加強屠宰管理,及早發現病畜,予以隔離或殺死。死畜須深埋或焚毀。
3.疫療患者接觸過的皮毛,應進行嚴格消毒,流行區對牲畜進行預防注射。
4.制造皮革和加工羊毛工人,在工作時應該用橡皮手套、口罩及臣巾保護。
[結語]
本節分述了顏面部療瘡、手部療瘡、爛療、疫療的病因病機及其證治。療瘡相當于顏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種發病迅速而危險性較大的疾病。其總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若處理不當,易發走黃或損筋傷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