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焦篇第 9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16:18 

64燥淫傳入中焦,脈短而澀,無表證,無下證,胸痛腹脅脹痛,或嘔或泄,苦溫甘辛以和之。
燥雖傳入中焦,既無表 證,不得誤汗誤下,但以苦溫甘辛和之足矣。
脈短而澀者,長為木,短為金,滑為潤,澀為燥也。
胸痛者,肝脈絡胸也。
腹痛者,金氣克木,木病克土也。
脅痛者,肝木之本位也。
嘔者,亦金克木病也。
泄者,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也。
或者,不定之辭,有痛而兼嘔與泄者,有不嘔而但泄者,有不泄而但嘔者,有不兼嘔與泄而但痛者,病情有定,病勢無定,故但出法而不立方,學者隨證化裁可也。
藥用苦溫甘辛者,經謂燥淫所勝,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蓋苦溫從火化以克金,甘辛從陽化以勝陰也,以苦下之者,金性堅剛,介然成塊,病深堅結,非下不可,下文即言下之證。
65陽明燥證, 實而,堅未從熱化,下之以甘溫,已從熱化,下之以苦寒。
燥證陽明 實而堅滿。經統言以苦下之,以苦泄之,今人用下法,多以苦寒,不知此證當別已化未化,用溫下寒下兩法,隨證施治,方為的確。
未從熱化之脈,必仍短澀,澀即兼緊也,面必青黃,苦溫下法,如金匱大黃附子細辛湯,新方天臺烏藥散,如巴豆霜之類。
已從熱化之脈,必數而堅,面必赤,舌必黃,再以他證叁之,苦寒下法,如三承氣之類,而小承氣無芒硝輕用大黃,或酒炒,重用枳樸,則微兼溫矣。
”附治驗
丙辰年瑭治一山陰幕友車姓,年五十五歲,須發已白大半,臍左堅大如盤,隱隱微痛,不大便數十日,先延外科治之,外科以大承氣下之,三四次終不通,延余診視,按之堅冷如石,面色青黃,脈短澀而遲,先尚能食,屢下之後,糜粥不進,不大便已四十
九日,余曰此癥也。金氣之所結也,以肝本抑郁,又感秋金燥氣,小邪中 ,久而結成,愈久愈堅,非下不可,然寒下非其治也。以天臺烏藥散二錢,加巴豆霜一錢,姜湯和服,設三伏以待之,如不通第二次加巴豆霜分半,再不通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至
三次後,始下黑亮球四十九枚,堅莫能破,繼以苦溫甘辛之法調理,漸次能食,又十五日不大便,余如前法下之,第二次而通,下黑亮球十五枚,雖亦堅結,然破之能碎,但燥極耳。外以香油熬川椒熨其堅處,內服苦溫芳香透絡,月馀化盡,於此證方知燥金之氣傷人如此,而溫下寒下之法,斷不容紊也。
乙丑年,治通廷尉久疝不愈,時年六十八歲,先是通廷尉外任時,每發疝,醫者必用人叁,故留邪在絡,久不得愈。至乙丑季夏,受涼復發,堅結肛門,坐臥不得,脹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堅結牢固,皆屬金象,況現在勢甚危急,非溫下不可!挂嘤锰炫_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分許,下至三次始通,通後痛漸定,調以倭硫黃丸,兼以金匱蜘蛛散,漸次化凈。
以上治驗二條,俱系下焦證,以出陽明堅結下法,連類而及。
66燥氣延入下焦,搏於血分而成癥者,無論男婦,化癥回生丹主之。
大邪中表之燥證,感而即發者,誠如目南先生所云:與傷寒同法,學者衡其輕重可耳,前所補數條,除減傷寒法等差二條,胸脅腹痛一條,與傷寒微有不同,馀俱兼疝瘕者,以經有燥淫所勝,男子? 楚A女子少腹痛之明文。
疝瘕已多見寒濕門中,瘧證泄瀉嘔吐,已多見於寒濕濕溫門中,此特補小邪中 ,深入下焦血分,堅結不散之錮疾,若不知絡病宜緩通治法,或妄用急攻,必犯瘕散為蠱之戒。此蠱乃血蠱也,在婦人更多,為極重難治之證,學者不可不豫防之也。
化癥回生丹法,系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也。
方從金匱鱉甲煎丸,與回生丹脫化而出,此方以叁桂椒姜通補陽氣,白芍熟地守補陰液,益母膏通補陰氣,而消水氣,鱉甲膠通補肝氣而消癥瘕,馀俱芳香入絡而化濁,且以食血之蟲,飛者走絡中氣分,走者走絡中血分,可謂無微不入,無堅不破。
又以醋熬大黃三次,約入病所,不傷他臟,久病堅結不散者,非此不可。
或者病其藥味太多,不知用藥之道,少用獨用,則力大而急,多用眾用,則功分而緩。古人緩化之方皆然,所謂有制之師不畏多,無制之師少亦亂也。
此方合醋與蜜共三十六味,得四九之數,金氣生成之數也。
”化癥回生丹方人叁”六兩、安南桂”二兩、兩頭尖”二兩、麝香”二兩片子姜黃”二兩、公丁香”三兩、川椒炭”二兩、虻蟲”二兩京三棱”二兩、蒲黃炭”一兩、藏紅花”二兩、蘇木”三兩、桃仁”三兩蘇子霜”二兩、五靈脂”二兩、降真香”二兩、乾漆”二兩當歸尾”四兩、沒藥”二兩、白芍”四兩、杏仁”三兩、香附米”二兩吳茱萸”二兩、元胡索”二兩、水蛭”二兩、阿魏”二兩小茴香炭”二兩、川芎”二兩、乳香”二兩、良姜”二兩、艾炭”二兩益母膏”八兩、熟地黃”四兩、鱉甲膠”二 、大黃”八兩,共為細末以高米再加醋熬如是醋一 半熬濃曬乾為末三次曬乾末之,共為細末,以鱉甲益母大黃三膠和勻,再加煉蜜為丸,重一錢五分,蠟皮封護,用時溫開水和,空心服,瘀甚之證,黃酒下。 一治癥結不散不痛。二治癥發痛甚。三治血痹。
四治婦女乾血癆證之屬實者。 五治瘧母左脅痛而寒熱者。
六治婦女經前作痛古謂之痛經者。七治婦女將欲行經而寒熱者。
八治婦女將欲行經誤食生冷腹痛者。九治婦女經閉。十治婦女輕來紫黑甚至成塊者。
十一治腰痛之因於跌撲死血者。十 二治產後瘀血少腹痛拒按者。
十三治跌撲昏暈欲死者。十四治金瘡棒瘡之有瘀滯者。
67燥氣久伏下焦,不與血搏,老年八脈空虛,不可與化癥回生丹者,復亨丹主之。
金性沉著,久而不散,自非溫通絡脈不可,既不與血搏成堅硬之塊,發時痛脹有形,痛止無形,自不得傷無過之榮血,而用化癥矣。
復亨大義謂剝極而復,復則能亨也,其方以溫養溫燥兼用,蓋溫燥之方,可暫不可久,況久病雖曰陽虛,陰亦不能獨足。至老年八脈空虛,更當豫護其陰。
故以石硫黃補下焦真陽,而不傷陰之品為君。
佐之以鹿茸、枸杞、人叁、茯苓、蓯蓉補正,而但以歸、茴、椒、桂、丁香、 ,通沖任與肝腎之邪也。
按解產難中,已有通補奇經丸方,此方可以不錄,但彼方專以通補八脈為主,此則溫養溫燥合法,且與上條為對待之方,故并載之。
按難經任之為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七疝者:朱丹溪謂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 楓陘C疝。袖珍謂
一厥、二盤、三寒、四癥、五附、六脈、七氣為七疝。
瘕者:血病,即婦人之疝也。
後世謂蛇瘕、脂瘕、青瘕、黃瘕、燥瘕、狐瘕、血瘕、鱉瘕為八瘕。
蓋任為天癸生氣,故多有形之積,大抵有形之實證,宜前方;無形之虛證,宜此方也。
按燥金遺病如瘧疝之類,多見下焦篇溫濕濕溫門中,再載在方書,應收入燥門者尚多,以限於邊幅,不及備錄,已示門徑,學者隅反可也。
”復享丹方苦溫甘辛法。倭硫黃”十分。
按倭硫黃者石硫黃也水土硫黃斷不可用鹿茸”八分酒炙、枸杞子”六分、人叁”四分、云茯苓”八分淡蓯蓉”八分、安南桂”四分、金當歸”六分酒浸茴香”六分酒浸與當歸同炒黑、川椒炭”三分、 ”六分、炙龜板”四分,益母膏和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二錢,日再服,冬日漸加至三錢,開水下。
按前人燥不為病之說,非將寒燥混入一門,即混入濕門矣。
蓋以燥為寒之始,與寒相似,故混入寒門,又以陽門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而陽明從中,以中氣為化,故又易混入濕門也。
但學醫之士,必須眉目清楚,復內經之舊,而後中有定見,方不越乎規榘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